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全面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郭占江
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提出了“四个着力”“三个扎实”和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成为了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根本遵循。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高度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五原县作为落实中央精神的基层“一线”,更需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三品”共建、“三体”共育、“三生”共融为核心,推动县域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坚持“三品”共建,提升绿色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五原县作为农业大县,发展靠农业,核心是品牌、品质、品种3个关键。品牌建设上,以“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依托“十百千万”工程,建设一批标准化种养园区和基地,加快推进农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自治区著名商标、有机食品等品牌标志认证,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果。品质提升上,不断完善集“九大服务体系”于一体的现代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构建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检测网络,提升农畜产品可追溯信息平台,将“农字号”龙头企业全部纳入监管,实现田间到餐桌全链条监管。坚持产地环境治理与绿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开展“四控”行动,创新推进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打造成为全国盐碱地改良样板示范区。品种优化上,坚持育繁推一体化推进,推动60多家企业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23家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三瑞农科向日葵技术研发中心、青青草原羊业研发中心、巴美羊博园等品种研发中心,破解优质种羊繁育、葵花种子研发、黄柿子品种改良、“灯笼红”香瓜提纯复壮等农业难题,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全覆盖。
坚持“三体”共育,培育绿色高质量发展新主体。对五原而言,推动田园综合体、产业化联合体、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一体建设,既是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定位的长远需求。“田园综合体”是发展载体,以农博苑、新公中镇永联等29个田园综合体为支撑,辐射带动138个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占地20.9万亩的“一区十园”农村产业融合大平台,构建“一村一品、一品一园、一园一田园综合体”大格局。“产业化联合体”是发展途径,围绕“资源+资源”模式,扶持培育“百万只肉羊生产联合体”“葵花产业联盟”“蔬菜产业联盟”“百企联百村”等160个产业化联合体深度链接,全县20万农户与160家“农字号”企业结成利益联合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核心。以“五星级”管理、“菜单式”培训为抓手,发挥全县100家专业合作社、133个家庭农牧场,3家国家级、12家自治级示范社作用,吸纳万名农户入社、5万农民受训、百名“农创客”入园,聚合发展产业大动能。
坚持“三生”共融,构建绿色和谐新环境。在生产方面,聚焦基础设施改造,完成全县230万亩耕地一轮配套、二轮提标;擦亮全国“四好农村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金字招牌”,实现所有村组沥青水泥路全贯通,所有村屯、园区、道路、节点绿化全覆盖。在生活方面,坚持党建引领,运用好村组干部待遇奖励法,以村民小组微治理为载体,积极探索“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一站式”提供6大类39项公共服务,着力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短板,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生态方面,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全县782个村组全部建成绿色田园和留得住乡愁记忆的民俗文化村庄,7400多户农家院创建成为美丽庭院,全面推行以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长效推进村庄管理“437”制度,构建绿树环绕、林荫相伴、瓜果飘香的美丽家园。
(作者为巴彦淖尔市副市长、五原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