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思想再解放 笃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学习大讨论·来自浙江的采访报道】一次锤炼“四力”的浙江之旅
内蒙古新闻网  19-06-11 21:14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在余村党群服务中心观看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余村照片。
采访余村村委会负责人。
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一家“高精尖”企业观看植保无人机。
感受鲁家村现代农业。
在梦想小镇红色驿站参观采访。
参观阿里巴巴总部。
和浙江内蒙古商会的成员交流座谈。
  得知去浙江省调研采访,我们的内心是激动的、期盼的。

  领跑者、先行者,这些词常与浙江相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大潮涌动,有着怎样动人心魄的景观,浪头高起,有着怎样鲜活生动的故事,涛声阵阵,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回答?

  迈开双脚,探寻时代脉搏。5月14日,我们急切地踏上了那片土地。

  从“最多跑一次”的杭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启航于章太炎故里的梦想小镇到被称为世界地理界“达沃斯”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从“两山”理论发源地余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大黑马鲁家村到“枫桥经验”的发源地之一枫源村,我们躬身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调研采访历时整整11天,足迹遍布半个浙江省。

  独具慧眼,捕捉生动故事。我们来到浙江这个“富矿”,就是寻找“宝贝”的探矿者。在青山绿水间,我们不仅看到了浙江发展中的欣欣向荣之景,更着力于探寻其背后的体制、机制与精神内涵。“最多跑一次”打通的是哪些体制壁垒,特色小镇以何铸魂,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活力源泉又是什么?

  一路走来,我们看得见、看得深,做到了既见人之所见,又见人之未见。

  深度思考,提炼关键要素。走进浙江农村,我们目之所及一派生机勃勃,曾经的“卖资源”,变成了现在的“卖风景”、“卖文化”。这条“美丽生财”的好路子他们是怎么走出来的,我们在创作时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深远,纷繁的素材又该如何筛选?

  一篇具有强烈针对性、严格逻辑性和缜密思辨性的好作品,绝不是唾手可得,往往是寻寻觅觅、绞尽脑汁后的“柳暗花明”。

  经过多次碰稿讨论、研磨、雕琢,本着质量不高就推倒重来的原则,《让“乡愁”更美丽》这篇佳作才见诸报端。本次浙江行的7篇稿件大抵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磨炼笔力,写就出彩文章。有筋骨、有品质、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在这次调研采访中,我们坚信,善作不如善改。每一篇稿子成形后,都要经历数次集体“开炮”。在此过程中,大家的思路越辩越明、语言越改越精。

  综合运用新闻传播的“十八般兵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采访报道,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本次报道中,《内蒙古日报》微信端、客户端、网端与报端同时发声,7天连续推出重磅报道,为推动我区“大学习大讨论”走向高潮发挥了重要作用。

  带上记录本、拿起笔、背上相机,记者的荣光,莫过于参与和记录社会的变迁,以及变迁中的点点滴滴。

  此次浙江行,不仅是一次对标找差距的解放思想之旅,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锤炼“四力”之旅。(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相恒义 蔡冬梅 施佳丽 李振南 图/记者 马建荃)


[责任编辑: 张燕]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