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者、先行者,这些词常与浙江相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大潮涌动,有着怎样动人心魄的景观,浪头高起,有着怎样鲜活生动的故事,涛声阵阵,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回答?
迈开双脚,探寻时代脉搏。5月14日,我们急切地踏上了那片土地。
从“最多跑一次”的杭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启航于章太炎故里的梦想小镇到被称为世界地理界“达沃斯”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从“两山”理论发源地余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大黑马鲁家村到“枫桥经验”的发源地之一枫源村,我们躬身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调研采访历时整整11天,足迹遍布半个浙江省。
独具慧眼,捕捉生动故事。我们来到浙江这个“富矿”,就是寻找“宝贝”的探矿者。在青山绿水间,我们不仅看到了浙江发展中的欣欣向荣之景,更着力于探寻其背后的体制、机制与精神内涵。“最多跑一次”打通的是哪些体制壁垒,特色小镇以何铸魂,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活力源泉又是什么?
一路走来,我们看得见、看得深,做到了既见人之所见,又见人之未见。
深度思考,提炼关键要素。走进浙江农村,我们目之所及一派生机勃勃,曾经的“卖资源”,变成了现在的“卖风景”、“卖文化”。这条“美丽生财”的好路子他们是怎么走出来的,我们在创作时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深远,纷繁的素材又该如何筛选?
一篇具有强烈针对性、严格逻辑性和缜密思辨性的好作品,绝不是唾手可得,往往是寻寻觅觅、绞尽脑汁后的“柳暗花明”。
经过多次碰稿讨论、研磨、雕琢,本着质量不高就推倒重来的原则,《让“乡愁”更美丽》这篇佳作才见诸报端。本次浙江行的7篇稿件大抵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磨炼笔力,写就出彩文章。有筋骨、有品质、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在这次调研采访中,我们坚信,善作不如善改。每一篇稿子成形后,都要经历数次集体“开炮”。在此过程中,大家的思路越辩越明、语言越改越精。
综合运用新闻传播的“十八般兵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采访报道,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本次报道中,《内蒙古日报》微信端、客户端、网端与报端同时发声,7天连续推出重磅报道,为推动我区“大学习大讨论”走向高潮发挥了重要作用。
带上记录本、拿起笔、背上相机,记者的荣光,莫过于参与和记录社会的变迁,以及变迁中的点点滴滴。
此次浙江行,不仅是一次对标找差距的解放思想之旅,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锤炼“四力”之旅。(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相恒义 蔡冬梅 施佳丽 李振南 图/记者 马建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