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赤峰市松山区坚持绿色发展,围绕优势产业,做强现代农业,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农民收入增幅不断加快的背后,是该区以创新为引领、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合拳,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篇章。
优供给:打造放心农业促进产业转型
一把青葱、两个茄子、三个白萝卜、五六个青椒,精美的包装盒上贴着二维码。在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关家营村楚东现代农业园区万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一批批鲜嫩可人的特菜、细菜从温室里采摘下来,经过严格检测,贴上了含种植日期、用药种类、施肥数量等信息的二维码,销往全国各地。
2016年,国家、自治区对松山区农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共抽取蔬菜样品77个、禽蛋样品80个,合格率均达100%。松山区哈斯陆生态有限公司生产的草原红谷小米、安丰万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绿色番茄和众旺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小麦均被认证为绿色食品。
一家一户经营、土地耕种碎片化,既不能形成量大质优的农产品,也不可能产生规模效益、实现收入增长,这恰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问题。自2014年以来,松山区抓住国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有利契机,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到2018年底,松山区成功打造了穆家营子镇等生态休闲农业示范点。发展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33家,全区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768家。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该区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44.2万亩,土地流转率达53%。全区投资100万元以上农畜加工企业达25家,优质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40.7%。
抓创新:探路绿色生态循环农业
在松山区农业主导产业中,畜牧业一度居于首位,同时也是农业主要污染源。如何破解环保和畜禽养殖产业协调发展这道生态难题?松山区尝试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生态循环之路。
赤峰家育公司是一家种猪养殖场,上万头猪的排泄物对周边环境污染不小。养殖场自建场以来就开始研究尝试建设废弃物资源化及沼气发电工程,猪粪经过发酵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沼液再次发酵后生产液态有机肥,沼渣生产固态有机肥。截至目前,该公司年生产数万吨液态和固态有机肥料,已成为周边农民发展有机种植和增加收入的“抢手货”。
像赤峰家育公司一样,松山区其他规模养殖场也同步建设了高标准畜禽排泄物堆放池,定期收集畜禽排泄物,用于生产沼气、有机肥、发电,产生的沼液通过专用设备输送到各农业生产基地。目前,该区有上百家养殖场开展生态循环治理工作,其中大多已通过验收。
如今,松山区通过启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乡镇、示范园区、示范主体建设,探索出畜禽粪污、病死猪、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的新模式。2018年,该区推广应用以本地畜禽排泄物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13万吨,资源化利用规模养殖场沼液总量达300余万吨。
促增收:“旅游+农业”融合发展
紫色甘蓝、黄色小番茄让人赏心悦目;顶部悬挂的丝瓜、葫芦,既可遮阳又可观赏;穿心莲、板蓝根、鸭掌菜这些以前只能在书本上看到的植物,如今可在大棚里采摘观赏……楚东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休闲采摘模式,让设施农业园区真正变成了绿色休闲风景区。
以往蔬果论斤卖,现在按个卖。坐落在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兴隆洼村北梁棚区的赤峰亲子采摘园,引进并种植了红心火龙果。这种原产于中美洲热带雨林地区的水果,因其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而备受人们追捧,成为市民休闲采摘的新宠。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农民最关心的增收抓起,真正让农民共享改革红利。松山区依托农业优势,把休闲农业文章做足,运用“旅游+农业”模式,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从2015年起,该区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向“农旅结合”转型发展。目前,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中,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增收主力。(杨丛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