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扶贫产业 户户有产业帮扶 呼伦贝尔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
内蒙古新闻网  19-07-11 11:42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今年初,呼伦贝尔市四个自治区级贫困县正式摘帽,退出区级贫困县队伍。在巩固脱贫成果上,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始终坚持做到扶贫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机构不散、干部不撤,在不断巩固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脱贫成效,真正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依托县域现有产业优势,创品牌、建基地、搞加工,实现了“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产业帮扶”的目标,夯实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长效基石。

  扶贫产业园结出丰收瓜

  初夏的鄂温克旗草原,伊慕讷节的欢歌笑语还未走远,巴彦托海嘎查的易地扶贫户何美荣的产业大棚里,覆膜、移苗、浇水、整理地膜,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从无固定住所、打零工的贫困户到有房有产业的脱贫户,这两年,借助国家的扶贫政策和鄂温克旗出台的67项精准脱贫措施,何美荣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何美荣是鄂温克旗巴彦托海嘎查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直以来她和丈夫靠打工维持生活,由于是无房户,一家人长年租房居住,家里没有草场、没有牲畜,缺少生产资料,日子过得十分拮据。随着鄂温克旗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何美荣一家的生活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

  2017年,何美荣选择67项扶贫措施里的黑木耳种植产业,用一部分“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资金购买了1万袋木耳,3个月的种植期结束后,卖掉木耳净挣1万元。除了产业上的收获,还有一件令何美荣高兴的事儿,那就是嘎查帮助她申请了易地搬迁项目房,2017年10月,她和丈夫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新家,租房生活正式结束。

  2018年,何美荣家各项基础设施都有了保障。嘎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嘎查“两委”、帮扶干部多次与何美荣深入沟通,鼓励她要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考虑到何美荣患有慢性疾病的实际情况,结合其自身意愿,依托地处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周边的区位优势,嘎查领导决定让她以培育果蔬种植产业基地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方向,发展庭院经济,打造精准扶贫果蔬“采摘园”。经过市农牧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加上自己的精心照料,何美荣去年一个产业园种西瓜的纯利润达到1万元。

  今年,在巴彦托海嘎查第一书记姜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何美荣的产业园里西瓜秧已枝繁叶茂。“今年的西瓜秧是嫁接的品种,这品种病虫少,味道好,不易破碎,成活率高。”姜杨介绍道。

  有了去年的种植经验,何美荣的手法显得更娴熟了。

  虽然何美荣已经在2017年底脱了贫,但有了产业帮扶,今年旗政法委又给扶贫户每家抓了50只鸡雏,何美荣的经济收入又多了一层保障,加上她和丈夫外出打工的收入,全家年收入大概在5—6万元,已实现稳定脱贫。

  小奶牛撬动大产业

  鄂温克旗巴彦托海嘎查赛尔合作社奶牛牧场是在鄂温克旗发改、农牧、民委、扶贫等部门的政策扶持下于2018年8月正式运营的。合作社结合巴彦托海嘎查实际情况,把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与发展现代畜牧业、做好扶贫开发和加快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赛尔合作社为基础发展嘎查集体经济,树立符合牧区实际的主导产业,促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化畜牧业,辐射带动巴彦托海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171人和嘎查广大牧民群众参与集体经济,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稳定增收。

  赛尔合作社奶牛牧场目前共有乳肉兼用型牛230多头。因为牛舍目前设施还不完备,去年冬天这200多头牛就“寄宿”在了嘎查的“羊舍”里。“今年就是要尽快让这230多个‘住户’搬进自己的家。”姜杨介绍道。

  巴彦托海嘎查赛尔合作社奶牛牧场通过去年积极争取落实相关部门扶持项目,已建成现代标准化牛舍一座,建设面积6000余平方米;挤奶厅一座,建设面积1000余平方米。合作社的盈利将用于发放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和嘎查集体经济增收资金。今年,合作社也是整个嘎查最重要的发展项目,做好年初规划更是重中之重。

  作为传统的畜牧业旗县,鄂温克旗加快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统筹协调主导产业扶贫布局,初步形成以海伊公路沿线、国道301沿线、海阿公路沿线为核心,辐射周边贫困嘎查的现代化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和农畜产品深加工基地。依托呼伦贝尔有保生态农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呼伦贝尔环球瞭望生物科技公司、乌兰浩特大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采用“龙头企业+贫困户”“养殖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周期短、风险小、投入少、见效快的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禽类养殖等以特色种养为主的庭院经济和民族手工艺品、民族美食加工制作等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

  2019年,全市持续壮大畜牧业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持续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家庭牧场+贫困户”等扶贫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做大产业规模,推动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让贫困群众真正融入产业链条,在产业发展中受益,为稳定脱贫注入新动能。《呼伦贝尔日报》记者晓琦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