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天门山整治非法采矿 发展旅游业 靠山吃山 换个吃法
内蒙古新闻网  19-07-16 10:13  【打印本页】  来源: 人民日报

  夏天的清晨,云雾袅袅,晨风拂过天门山,游客的脚步搅动了山里的寂静。

  山脚的索道客运站,保洁员谌德安忙着打扫,“这里是游客登山的第一站,保持干净清爽,才能给大家留下好印象!”在此工作已10多年的谌德安说,“不挖矿山建公园,过去有点不理解,现在越发觉得对。”

  天门山位于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2000年,天门山镍钼矿富集区的开采价值达到250亿元。“2005年,镍钼矿卖到每吨1万多元的高价,村民们抄起锄头挖起了矿。”谌德安说,挖出财富,留下的却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挖出来的矿石中,镍钼矿含量只有1%,其他99%都是含有重金属的废渣。废渣随意倾倒,下过雨,掺着废渣的污水横流。”张家界市生态环境局永定区分局副局长陈金波说。

  以牺牲生态换取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可持续!永定区委区政府思路明确,“靠山吃山”,也要换个吃法。痛定思痛后,决定以开发天门山为主,整合全区其他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邓立佳时任永定区委书记,他回忆,当时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现场办公会议,把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79.81平方公里范围列入禁止开采区。“安监、国土、公安、环保、林业等单位组成专项整治队伍,展开了整治非法滥采镍钼矿攻坚战。”永定区自然资源局矿管股长张鑫记忆犹新。据统计,整治办捣毁了1000多个已挖矿井,没收非法开采矿石130多吨,封存镍钼矿石154吨,依法拘留非法开采、非法使用爆炸物品物资情节严重人员23人。

  非法开矿退出后,生态修复、景观还原逐步开展。2005年,天门山景区开门迎客。谌德安是第一批进入景区工作的村民之一。据张家界天门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郭珩介绍,2005年,景区游客仅3万余人。2018年,游客达到约429万人。游客多了,用工需求也跟着增长。目前,周边村落共有170多名村民在景区工作。(记者 王云娜)


[责任编辑: 白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