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绿廊慢道串起首府市民幸福生活
内蒙古新闻网  19-07-19 16:39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7月的首府环城水系,蓝天白云下碧波荡漾、水鸟翩跹。很多市民和游客在水系旁的绿道上散步、骑行或小憩,不时有欢快的笑声回荡在水畔。

  日前,家住如意小区的崔恒月老人和姐妹们一起,顺着小区大门正对着的道路,步行几分钟就来到环城水系边的绿道。76岁的崔恒月脚力甚佳,她说:“每天沿着绿道走一个来回,心情特别舒畅,经常不知不觉就走到如意广场甚至更远。”

  崔恒月脚下这条步道,只是我市城市绿廊慢道系统的一部分。据了解,随着我市生态建设和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我市已逐步搭建起包含大青山前坡生态片区、大黑河生态水系片区、小黑河环城水系沿线以及快速路道路绿带环线在内的多环线、多通道、多片区的绿廊慢道网络构架。

  “这是人与自然融合的生态廊道,是居民健身游憩的便捷通道,也是城市环境的展示渠道。”不少网友这样评价。

  网络构架逐步搭建

  什么是绿廊慢道?市园林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绿廊慢道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两侧种满了各色植物的一条路,市民可以在这里散步、健身,呼吸新鲜空气。近日,记者走访了已经成型的绿廊慢道和正在享受绿荫的市民。他们告诉记者,在这里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有时候甚至可以忘却自己生活在充满钢筋水泥的城市。

  近年来,我市由点连线、由线织网、沟通串接,将绿廊慢道的网络构架逐步搭建起来。

  绿廊慢道+大青山前坡生态带。依托片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大青山前坡生态带目前已建设完成国家级登山步道100多公里,步道沿途设有休憩点、观景台、露营地、服务站等设施,形成了通达性强、覆盖性广的多功能景观性健身休闲绿廊慢道系统。

  绿廊慢道+大黑河水系生态带。东起科尔沁路跨大黑河的科尔沁大桥,西至昭君路跨大黑河的蒙牛大桥之间的河道沿岸,目前已完成沿河景观带内约27公里的慢行道修建,下一步,将注重绿廊慢道的互联互通,构建起覆盖面积更广、连接性更强的城市绿廊慢道网络。

  绿廊慢道+快速路“绿环”。依托我市二环快速路两侧较为连续的道路加厚绿带,快速路沿线完成了近50公里的慢道建设,沿路绿化景观也逐步进行了改造提升。该系统的规划建设更加注重与沿途山体公园、市政综合性公园以及街头小游园节点的道路串接,便于市民可通过慢行交通方式便捷进入临近公(游)园,就近进行休闲游憩活动。

  绿廊慢道+环城水系“水环”。小黑河沿线的环城水系“百里慢道”建设,通过临水木栈道、沿线小游路的修建,以及与景观带内游路网络的连接,环城水系“水环”基本完成了全线慢道的互联互通,建成慢道长度达121.4公里,由北向南,由东至西,沿途串接大小规模近20处公园、广场及景观带。

  让群众游憩更便捷

  “碧波之上,绿道蜿蜒向前,水光山色移步换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前不久,外地游客曹悦在“朋友圈”中分享了来呼市旅游后的感触。

  曹悦所指正是当下我市正在打造的绿廊慢道系统。

  诚如曹悦所言,绿廊慢道隐身在城市绿化带和园林之中,不仅能有效调整城市生态结构,串联城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还能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和塑造城市形象。绿廊慢道系统的建设对推动城市旅游发展、整合城市空间、保育生态廊道、奠定城市空间骨架、提升城市魅力起到重要作用。

  每到周末,家住新城区的市民陈杰就会骑着共享单车,沿大青山前坡新建的绿廊慢道骑行一圈。“过去也常去一些森林公园骑行,但很多地方没有单独的骑行道和步行道,现在一辆自行车就能实现连续骑行百公里。我今后会经常来骑行散心。”陈杰说。

  与陈杰一样,爱运动的市民李峰也在家门口小黑河北侧的绿廊慢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跑道”。李峰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在这里跑步一年多了,相比去健身房,他更喜欢在绿廊绿道上跑步,特别是每天上午和雨后,空气特别好,虽然绿廊慢道与北侧的道路只有二十多米的距离,但是进入绿廊慢道后,呼吸的空气完全不一样。

  一座城市的温度,于细微处最能体味。为了方便群众,我市在规划设计绿廊慢道系统时,充分考虑居民游客诉求,最大限度服务于民,让群众更便捷地享受城市高品质公共空间。

  “绿廊慢道最终是为人服务的。”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市的绿廊慢道在市区内连接着居民小区、公交站、地铁站、过街天桥、青城驿站和各大公园,向外延伸则可以到大青山前坡生态带和南湖湿地公园等大型公园。这样的设计,也基本将绿廊慢道纳入周边市民的出行体系。沿着绿廊慢道,青城驿站、垃圾桶、指示牌、石凳和健身器械一应俱全。

  市园林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绿廊慢道作为我市群众绿色出行、走路出行的首选,已经初步成型,“下一步,将对绿廊慢道系统继续建设,市区的绿廊慢道还要覆盖WiFi网络,安装路灯等更多的便民设施,让首府市民出门多一种选择,多一种享受。”

  小小绿廊慢道,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如今,这张“绿网”正成为300多万首府群众的幸福生态网。(记者 刘军)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