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习大讨论】破思想之茧 蓄腾飞之势 ——看赤峰如何以思想再解放推进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新闻网  19-07-23 08:28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入夏以来,赤峰市喜事连连:5月6日,获批全国西部省区首个扶贫改革试验区;5月14日,保税物流中心完成全区首单跨境电商货物通关;6月9日,云铜环保升级搬迁扩建项目第一批成品高纯阴极铜板走下生产线……

  伴随经济发展的良好来势,赤峰市上下正掀起一场“头脑风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赤峰市相继召开两场“思想再解放、笃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专题报告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也围绕高质量发展集中研讨。

  “大学习大讨论,就是要解决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什么样的工作理念,来实实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赤峰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宪东认为,只有紧盯发展、敢闯敢干、有所作为,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能。

  大学习大讨论,校正了干部们的思想偏差,消除了认识误区,全市上下在思想碰撞和交锋中更新了观念,统一了思想,提振了士气。绿色发展有底气,敢闯敢试有胆气,干事成事有锐气。如今,思想的解放正在激发出赤峰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绿色发展的定力

  说起绿色发展定力,赤峰人的体会最深。上世纪50年代初的赤峰,风沙肆虐、连年干旱。赤峰市历届党委、政府造林治沙、治山治水,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建成了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进入新时代,赤峰传承发扬积淀已久的生态文明建设传统和精神,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绿色发展不是限制发展,更不是放弃发展!”5月14日,在大学习大讨论首场专题报告会上,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路战远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广大干部认为,离开生态谈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发展谈生态是缘木求鱼,只有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路子,才能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打造绿色矿山,是赤峰市建设绿色产业体系的突破口。走进山金红岭有色矿业公司,干净整洁的选矿车间里,一排排盆景树绿意盎然。如今,矿区绿化率已达到80%,采用新工艺后,矿石损失率、贫化率分别控制在8.95%和14.3%。目前,全市已有7个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到2021年末,全市绿色矿山要达到80家,到2025年末,所有矿山都要建成绿色矿山。

  生态产业化,让赤峰农牧民走出“绿荫下的贫困”。宁城县大城子镇果农王志军算了一笔账:正常年景,一棵盛果期的果树,能摘优质苹果150斤,一亩地平均种植35棵果树,就能收入2.6万多元。目前,全市120万亩林果有64.5万亩挂果,年产值达到8.64亿元。赤峰正在建设高效丰产经济林等5个百万亩林业基地,到2020年底,全市森林面积将达到45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

  水生态的综合治理,实现了湖清、河畅、水净、景美,还解决了未来城区供水之虞。为了保护达里诺尔流域的生态环境,今年克什克腾旗计划投资2.02亿元,实施封育禁牧、湿地保护、垃圾污水治理等10个重点项目。市里还启动了总投资106亿元的老哈河上游生态保护与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生态修复等6大工程已全面铺开。为解中心城区之渴,今年9月30日前,三座店水利枢纽将开闸引水入城。筹建中的辽西北供水赤峰支线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从辽宁调水9167万立方米。

  蓝天保卫战,让百姓呼吸上了新鲜的空气。目前,赤峰市累计淘汰了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1386台,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改造了6.3万台平房居民燃煤炉具;全力推进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提标改造,对城镇及周边的464台燃煤锅炉进行了环保改造。

  去年,赤峰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331天。今年1至5月,中心城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38天,同比增加10天,优良率达到91.4%。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如今,赤峰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敢闯敢试的担当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辩证地看待风险意识与冒险精神?大学习、大讨论中,赤峰上下达成了共识:冒险不等于蛮干,它是周密思考、仔细求证后的大胆尝试。在发展中考虑风险,不出差错,这是基本的思维基点。但在一些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事上,要有一种敢于创新、敢于理性冒险的精神,唯有敢闯敢试敢担当,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在谋划赤峰云铜搬迁项目中,我们看到市里决策者承担风险的勇气和驾驭风险的能力!”赤峰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吉信说,市里从培育百万吨的铜产业的层面考量,果断决策出资5亿元参股企业,在水、电、土地等方面倾斜政策,坚定了企业投资上项目的信心,正是这个项目的引领,才有了后续一大批项目的入驻,撑起了高新区东山工业园区的发展。

  今年,赤峰市启动了“工业经济倍增行动”,争取通过3至5年努力,新增工业产值1000亿元左右,再造一个赤峰工业。如今,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在向国家级高新区冲刺,它构建的“一区四园”,形成了赤峰的东部工业经济走廊。在这条经济带上,东山工业园区已成为创新发展的实验田,敢闯敢试的先行区。

  “飞地经济”是赤峰发展工业的创新之举。赤峰高新区承接偏远地区的招商引资、搬迁易址等项目,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产业聚集功能和规模效应,又能让各旗县共享园区资源,共享工业化的红利。赤峰高新区已有8个飞地项目落地,随着赤峰云铜、金剑铜业等项目“飞”入东山工业园,赤峰正向中国北方最大的铜冶炼基地迈进。

  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转移企业不等于是污染的企业。东山工业园在招商引资中,校正了过去认识上的偏差。这种喜新不厌旧的招商思路,抓住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等诸多机遇的窗口期,引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项目纷至沓来。如今入园的9个项目正沿着铜、酸、铝、钢四大产业的链条开枝散叶,茁壮成长。这些项目达产后,产值超过1000亿元,税收超过50亿元,能吸纳就业2万人以上。

  东山工业园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货运量7000多万吨,其中的铜、铝、钢、锂电池等项目的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还需要海铁联运来实现。赤峰市将东山工业园和元宝山工业园规划为次临港产业区,面向锦州、天津等港口城市,与几内亚、智利、巴西、秘鲁、澳大利亚等国家合作,发展来料加工项目。如今,在临港产业区,绿色草原和蓝色海洋相拥发展之势锐不可当。

  干事成事的智慧

  在生态、环保、土地、金融、安全生产、政府债务等政策约束越来越紧的情况下,如何在严守政策底线的同时,用好用足政策的空间?大学习、大讨论中,赤峰市广大干部统一了思想:守住底线是最起码的要求,但底线是地板不是天花板,解放思想就是要突破固化的思维定式,不能老围着什么不行打转转,而是要在怎么能行上找政策通道,主动作为,把想干的事干成。

  “投融资模式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赤峰市财政局局长高子林说:“2014年以来,赤峰市采取PPP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较好地提升了供给质量和效率。2017年下半年,国家对PPP项目集中清理整顿,整顿的目的不是不让发展,而是要规范发展、健康发展。只要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掌握政策,严格地执行国家相关政策,PPP发展的政策空间是足够的!”

  5月23日,中铁十九局成功中标国道508线小城子至平泉段公路项目。这个总投资27亿多元的PPP项目,是一条全长69.98公里的一级公路,2021年底建成通车后,赤峰到河北的新通道将訇然打开。赤峰市PPP项目累计入库57个,涉及投资额580.26亿元,入库数量居全区首位。这些项目都在财政承受能力范围内,无风险之虞。

  总投资1.99亿元的巴林右旗苜蓿草种植项目,现已完成二期工程,200户流转土地的牧民,平均每户每年的地租收入都在6700元以上。该项目每年还能吸纳200人务工,人均劳务收入2500元以上。随着巴林左旗扶贫旅游公路、林西县东山扶贫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的建成,PPP项目正在成为高质量、高效率脱贫的引领者。

  6月10日,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赤峰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成功试车。项目投产后,每天可“吃”掉110吨餐厨废弃物,变废为宝,生产出生物柴油原料油、液体肥料等产品。眼下,红庙子污水处理二期工程、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等环保PPP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把环境保护的大伞正在撑开。

  2017年以来,赤峰以PPP模式相继开工建设了中心城区综合管廊、新区景观亮化提升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这些项目架起了城市建设的四梁八柱,一幅山青、水秀、城靓、路畅的城市画卷,正徐徐铺展……

  思想大解放,发展有质量。如今在玉龙之乡,解放思想促发展的浪潮,正风起云涌。

  【记者手记】

  在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中,赤峰很好地处理了四种关系。

  摆正了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摆脱了头脑中的GDP崇拜意识,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体现了决策者“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高站位,“为子孙谋千秋大业”的宽视野,“功成不必在我”的大胸襟。

  摆正了生态与发展的关系。赤峰市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准了生态与发展的平衡点,既不竭泽而渔,也不缘木求鱼,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路子。

  摆正了风险意识与冒险精神的关系。冒险不是冒进,不是赌徒心理。理性的冒险,有遇大事三思而行的理智和审慎,有当断则断的果敢和勇气,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担当。

  摆正了政策制约和政策通道的关系。强调底线绝不能逾越,并不意味着在政策的框架内就束手无策。在坚守政策底线、坚守规矩意识的同时,赤峰充分挖掘政策的执行空间,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体现出了一种主动作为、干事成事的智慧。(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徐永升)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