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1800多米的武川县大青山乡的高原牧场天高云淡、空气清新,绿绿的草地上,一群群乌骨羊时而在低头吃草,时而在奔跑撒欢儿。草原乌骨羊,是科技人员任俊光从云南引进的我国稀有且濒临灭绝的肉羊品种,并历时4年从最初的29只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繁育、优选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只。任俊光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尽快将浑身是宝的草原乌骨羊经国家认定品种后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任俊光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并师从于被称为“试管羊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内蒙古大学原校长旭日干学习胚胎技术。2009年至2015年,作为国家肉羊体系呼和浩特站站长的任俊光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澳大利亚工作,他把杜波、司福特等国外优良奶羊胚胎利用液氮罐低温技术引进中国,再利用试管技术,把胚胎放到当地母羊的子宫代孕,为国内引进几万只澳大利亚优良种羊。作为国内畜牧方面的科技人员,2015年,任俊光被国家肉羊体系公派去做珍稀物种保护工作,他在云南昭通发现了我国独有品种乌骨羊,这种羊的骨头、肉、内脏等部位呈现明显的乌黑色,是全世界唯一具有乌骨乌肉遗传性状的哺乳类物种。研究测定,乌骨羊体内富含黑色素、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极高的养生进补功效和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广阔。
“当时发现乌骨羊后,我的眼前一亮,感觉机会来了,使命来了。”任俊光说。他介绍,当时云南的乌骨羊集中在少数几个农户家,而且外貌不统一,有白色的、花色的,有角的、没角的,纯黑色特别少。最初,他从云南以16000元一只的成本引进29只乌骨羊,经过4年4代提纯,用胚胎移植和快速选育的办法选育出纯黑色乌骨羊。
“乌骨羊的寿命在8至10年,一生能孕育6至8胎,一年只能生一胎,繁育率较低。作为科技人员,要用现代生物繁育技术,一次提取十几枚受精卵,然后放在其他母羊肚里代孕,这样能快速繁育,快速实现价值。按照国家农业部品种认定的要求,认定一个品种种群数量要达到8000只,现在我的乌骨羊有5000多只了,再有一年的时间,就能进行品种认定了。而之所以要做品种认定,就是要把好的物种做成好的品种,作为民族品牌打出去,才能走向世界,这也是科技工作者的情怀。”任俊光说。几年来,任俊光靠个人的力量已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专注于乌骨羊的繁育,并在巴彦淖尔市、锡盟和武川县建立了乌骨羊繁育基地,其中重心放在了武川县,武川县现有乌骨羊3000多只。任俊光说,之所以选择把乌骨羊的繁育基地放在武川县,是因为武川县的地理和气候与乌骨羊的出生地相近,乌骨羊的抗寒、抗旱和适应性很强,适宜在山区、草原生活,也适宜推广。
记者在武川县大青山乡任俊光的乌骨羊繁育基地看到,这里不仅有乌骨羊,还有其他品种的羊。任俊光说,下一步他将进一步优化乌骨羊的品种,把乌骨羊的体型外貌统一起来;要进行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把乌骨羊推向国际市场,让更多的人认识乌骨羊;另外,要继续扩大种群数量,采用代养分红的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让乌骨羊变成“致富羊”,还要与自治区及国家肉羊方面的专家教授合作进行乌骨羊的科学研究。(记者刘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