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前夕,党中央决定追授郑德荣、钟扬、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张超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先进模范人物的高度重视,是对优秀党员同志的深情追忆,也是对全体党员同志的勉励鼓舞。7名党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光辉典范,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信念坚定、勇于担当、无限忠诚、心系群众、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践行。
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崇高信念,塑造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学习7名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首先要在理想信念的维度认识、思考和反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功崇惟志,缺少理想信念的支撑,就会表现出干劲不足,定力不足,就会乱花渐欲迷人眼;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才能在执着的奉献中感到充实和快乐,才能不会被一时的困难挫折所困,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也曾对身边的同志说:“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新时代共产党员也必须要有甘入苦海的决心,必须要有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凌云壮志。
久有凌云志,才有前卫军工的发展传奇。张进同志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把毕生心血倾注在创新型领军企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上,12年间带领一个濒临破产的军工企业,发展成为具有七大产业群的科技集团。久有凌云志,才有雪域高原上的精神丰碑。钟扬同志献身植物学科研事业和西藏建设,身患重病后仍主动申请为中组部援藏干部开赴边疆,填补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一系列空白,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推向世界,为人类留下了绵延后世的基因宝库和一生守望信仰的精神丰碑。久有凌云志,才有危急时刻的英雄壮举。张超同志自觉把人生追求融入强军伟业,苦练精飞,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国飞机,飞出了中国海军的自信,捍卫了伟大祖国的尊严。在飞机突发故障,生死抉择瞬间,他毅然选择全力挽救战机,用青春的生命诠释了对新时代航天强军事业生死不悔的追求。
7名优秀党员的事迹非常鲜活,令人动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党员干部感觉工作不比以往了,担子越来越重了,出现了思想懈怠、意志薄弱等现象,这些现象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出现滑坡。习近平总书记讲,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面对现在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思想动摇和滑坡的重大危险,大家重新认识看站位,对照典型找差距,深刻反思较不足,非常必要。要把理想信念上的坚定不移贯穿在工作中,学习7名优秀党员同志,一生践行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崇高信念。
真诚无私、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鲜明底色
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特质。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这就是说,奉献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是共产党人必须履行的义务,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所在。奉献精神在7名优秀党员中有着集中体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郑德荣同志把一生献给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事业。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召开前夕,他多次拔掉氧气管,在病榻上向学生口述,反复修改论文,把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事业坚持到了生命最后一刻。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许帅同志,主动放弃了稳定的机关工作,向组织申请到救助管理站工作。在确诊身患癌症后,依然回到工作岗位,一边工作一边治疗。生命最后时刻,他还想着开个班子会,研究救助站二期工程建设。他把共产党人的大爱全部奉献给了群众,去世后捐献了遗体和眼角膜,完成了“救助生涯的最后一站”。
相比之下,我们的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一些自私庸俗的观念。对照7名优秀党员,他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着的还是事业未竟,我们应该汗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这才是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献。”通过庆祝“七一”党的生日系列活动、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实践感悟优秀党员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和精神风范,带头把讲奉献贯穿工作始终,带动形成讲奉献光荣、不讲奉献可耻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也要优化管理和激励机制,让甘于奉献者流汗而不流泪、欣慰而不心寒,让吃苦的人吃香,让实干的人实惠,让有为的人有位。
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赤诚情怀,承载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根脉
在7名优秀党员中,晴隆县原县委书记姜仕坤同志,他牢记自己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的承诺,把脱贫攻坚作为天大的事,夜以继日地工作,探索升级了“晴隆模式”,把全县生产总值几乎提高了3倍,形成了六大特色产业,减贫8万多人。他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主持建设了西泌河水库;他锐意进取,把“二十四道拐”裁弯取直,变成晴隆走向世界的捷径。他在贫瘠的土地上破局开路、耕耘坚守,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晴隆脱贫攻坚事业。
姜仕坤同志的事迹,非常鲜活、非常直观,内蒙古很多地区也有棚改拆迁工作、也有脱贫攻坚工作,甚至连特色产业也类似,晴隆还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我们还有这么好的资源禀赋。两相对比,我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干部作风怎么样,是不是历经千辛万苦找出路,说尽千言万语解民情,跑遍千山万水抓项目,想尽千方百计排民忧。姜仕坤同志是怎样调研的?大雨滂沱、路不通车,他没有把农户召集来县里开会,而是自己赤脚涉雨进村访实情。姜仕坤同志是怎样工作的?他不是把工作简单布置给部门,而是亲自给征拆户开大会,一笔一笔地算细账,反反复复数十次修改方案,最终创造了涉及2000多亩地、238栋民宅征拆过程中群众零上访的纪录。真抓实干的劲头足不足,亲力亲为的表率够不够,值得反思、值得学习。
要认真向姜仕坤同志学习,部署工作决不能停留在层层布置上,党员干部一定要亲自参与、跟踪推进、及时问效。很多问题不是听个汇报、开个会议、发个文件就能解决,只有像“农民书记”那样和老百姓拉家常才能获实情,只有在群众中开会才能出实策,只有“直奔羊圈”式的调研才能见实效。如果我们都把自己变成“半个专家”,去参与政策制定、去亲自盯跑项目、去给事业把脉开方布局,就不愁工作难于破局创新,不愁经济发展后劲;把群众工作做到百姓炕头,去给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鼓劲撑腰,给企业家承诺“所有的问题都能找我”,那我们的产业脱贫、工业经济也会进一步做活做大做优。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应该像姜仕坤一样,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身为基层干部,我们都有扶贫包联任务,只有把包联群众的事包在自己身上,落实为民之责,善做为民之策,多做利民之事,才能赢得百姓的认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这片草原大地上,需要我们一心为民的情怀,更需要我们义无反顾的历史担当。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锻铸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执纪坚如铁,忠魂铸担当,这是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原组长李泉新同志一生的写照。他敢于担当,“没有不能揭的黑、没有不敢碰的恶”;他善于担当,“泉新工作法”在所有巡视组内广为流传。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干净才能看到别人脏。身为监督者,李泉新同志以近乎严苛的标准时刻要求自己。他对家人说,他从农家子弟走到现在不容易,党已经给了他太多,他很知足,很感恩。因为不易,所以倍加珍惜;因为知足,所以不谋私利;因为感恩,所以敢做敢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他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李泉新同志面对威胁恐吓毫不畏惧、面对家人埋怨不解依然坚持,不断钻研锐意创新、兢兢业业夙兴夜寐,这种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新时代,真的需要我们把千钧重担挑起来,在乡村振兴工作落实上、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上、工作作风上再下更深的功夫,不管风吹雨打、不辞千淘万漉,做好高质量发展的文章,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坚决守住债务化解、风险防范的底线,全力以赴解决环保整改问题,持之以恒推进长效脱贫工作,加快研究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扎实的作风和发展成效诠释担当。
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郑德荣等7位同志是新时代的先进代表,更是共产党员的楷模,作为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保持冲锋在前、拼搏在前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知难不难、迎难而上,推动各项工作大步向前。(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