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 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敖汉旗:“五个坚持”推动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新闻网  19-08-01 10:24  【打印本页】  来源:赤峰日报

  敖汉旗举全旗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农牧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种养向现代高效生产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农畜产品以绿色发展理念打造优质品牌,该旗农牧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总产值达到69.17亿元,已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敖汉旗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力实施“敖汉小米”“敖泊肉羊”两个种子工程,保护发展改良敖汉细毛羊品种,落实“昭乌达肉牛”“敖汉驴”等新品系培育种源基地6处。建立良种繁育体系驴改良站点209处、牛冷配站点70处、种羊场5处,引进奶山羊、奶绵羊胚胎,实施胚胎移植,生猪人工授精站点已覆盖该旗225个行政村。2016年,敖汉杂粮5种作物8个品种搭载“天宫二号”成功进入太空,开始太空育种,目前太空育种五代种植选育已完成,已选育的4个太空种子新品种的示范和品种认定工作正在进行。为推进品种更新换代,该旗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50余个,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4处。建设集中连片千亩谷子示范区2处,开发富硒谷子试验示范区4处、虫草米开发研究试验田1处,成为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谷子良种繁育基地。

  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走现代农牧业之路

  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该旗实施农牧业产地环境净化行动,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该旗制定了规模养殖企业准入制度,落实地膜污染政府监管责任,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标准地膜和机械残膜清理技术,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及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通过资源再循环、再利用,实现农牧业生产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到今年底,该旗500多家养殖企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将达70%以上,其中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率达95%;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80%;化肥、农药使用量均实现负增长,分别同比减少0.26%、5.1%,农膜回收率达75%。

  坚持以“标准”为准绳,强化农畜产品提质增效

  敖汉旗以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到今年末,农畜产品标准化检验检测机构将覆盖18个乡镇苏木街道办,该旗“三品一标”产品总数将达103个。敖汉小米、敖汉肉驴、敖汉荞麦等9个品牌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个产品获得自治区著名商标,23个产品获得赤峰市知名商标。依托产品、区位优势,发展区域品牌战略,以“敖汉小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打造“中国谷乡”“阿胶驿站”“荞麦之乡”等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产业结构

  敖汉旗养殖业实施“一减三增”,即减少小尾寒羊养殖量,增加肉牛、肉驴、杜寒杂交肉羊养殖量;种植业实施“两压缩、两增加、一促进”结构调整,即压缩玉米、高粱种植面积,增加以谷子为主的杂粮杂豆和经饲作物种植面积,促进设施农业发展。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建有肉驴、肉羊、肉牛三产融合产业带。围绕农副产品、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生态农牧业多元化经营,促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推进农牧产业与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设旱作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公园1处、中国小米博物馆1处、农业文化遗产主题餐厅1处、瓜果和蔬菜休闲采摘观光设施农业20多处。敖谷乡益农公社田园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集有机种养、休闲采摘等于一体的和牛庄园休闲牧业项目已基本完工。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发展农牧业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产业,旗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企业200家,179个村级电商服务站投入运营,旗乡村三级配送网络实现全覆盖。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保障现代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敖汉旗依托科技大下乡活动、农技推广项目、“双百”工程等各类载体平台,加大送科技下乡力度,采用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发放技术手册等多种形式,精准推送实用技术、标准化技术等,每年培训农牧民10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200多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人,培育乡土人才100名。精心扶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该旗有农牧业龙头企业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710家,家庭农牧场279家,农村经纪人4300人,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7家,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达53.78%,带动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57.6%。做好农牧业信息化服务,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立旗、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落实基层农牧业信息服务站点206个,发展信息联络员550人。(记者 张启民 特约通讯员 姚井东 通讯员 魏丽新)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