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十八台镇十八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焦海林,人称“孝子”书记。何为“孝子”?故事还得从他驻村任职以来讲起。
2017年3月26日,在卓资县农牧业局工作了十多年的共产党员焦海林,临危受命,挑起了十八台镇十八台村驻村第一书记的重担,主要职责是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十八台村有10个自然村,村里的老百姓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由于干旱等原因,农民从土地上得到的收益逐年减少,其它产业近乎空白,全村484名农民中,有209人为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不仅在发展生产、增加经济收入上需要支持帮助,而且在生活上也需要关心和照顾,如办理琐碎事务、接送老人检查身体乃至熬药、整理家务、陪老人过节等。村里的老百姓说:“我们的儿女大多在外面打工,自从去年焦海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他代替我们的儿女,为我们办了数不清的好事。他虽然不是我们的子女,但胜似子女。”
我们跟村民了解情况时,67岁的单身老人李存财讲了“孝子”书记焦海林,帮助他由穷变富的感人故事。李存财说他以前打工挣钱生活不算困难,后来上了年纪,揽不上活儿,生活就大不如以前。越是这样,他对生活就越没有信心,得过且过,熬一天算一天。2017年3月,是他生活出现转机的时候。3月初的一天,驻村第一书记焦海林找到他家,跟他说了许多宽心话,还给他找了一份护林员工作,每年的工资是3000元。又给他送去了胡麻籽种和莜麦籽种以及化肥、农药、种鸡等,帮他种了2亩胡麻3亩莜麦。转眼到了秋后,李存财家的好光景就显现出来了,两亩胡麻收入1000多元,三亩莜麦收入2000多元,养鸡和出售鸡蛋收入3000多元,加上护林员的工资,还有国家给他发放的这补那补,他的经济纯收入超过了1万元。
东坡村的武海平,过去外出打工时,学会了使用播种机发展新型农业的技术。焦海林向他的原单位卓资县农牧业局领导呈报了帮助武海平解决一套播种机械的建议书。局领导按照支农惠农的相关政策,无偿给武海平调拨了一套播种机械。有了这套机械,武海平犹如装上了展翅飞翔的翅膀,他除了耕作好自家的几十亩责任田外,还给村里的农民耕田种地,每亩收取一定的劳务费。一年下来,收入近两万元。这样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十八台村的扶贫工作很快有了起色。2017年全村48户贫困户中,有一半当年实现了脱贫。今年上半年,已经有13户脱贫,剩下的贫困户,焦海林也为他们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增收计划,项目正在实施中。
说起驻村第一书记的事,焦海林是这样认为的。他说“要想当好书记,首先要当好村民的“孝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十八台村的父老乡亲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我去驻村,大家几乎都是我的长辈。而且他们确实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帮助办理、解决,没有儿女情怀,没有儿女般的孝心,驻村工作是绝对办不好的。”
今年大年初二,69岁的五保户老人徐鸡换,突发疾病,昏迷不醒。焦海林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把他送到卓资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在医院,他忙前跑后挂号取药喂水喂饭,为老人端屎端尿,像他的儿女那样尽孝。8天后,老人病愈出院。老人平安地回到村里后对村民说,“我病重危在旦夕的时候,要不是焦书记那样着急的想办法,我估计早就不在人世了”。
去年冬天,智粉梅家因为做饭时烧葵花杆,引发火灾,房屋门窗全部毁坏。数九寒天,智粉梅一家无家可归。焦海林很快帮她住进了村里的临时安置房里,又从卓资山镇买上塑钢门窗,雇佣施工人员,对她家的房屋做了全面修缮。今年春天,69岁的独身老人冯志明因患绝症去世。焦海林为他买了棺材、订了纸火,招呼老人生前左邻右舍帮忙,炸油糕、烩菜,放音乐,风风光光安顿了老人的后事。
类似这样充满孝心的事,焦海林办得太多了。这几年,村民办事,大部分需要身份证复印件,可是村里缺乏这样的条件,小小一张纸,难倒众乡亲。焦海林用自己的工资为大家购买了一台崭新的复印机,免费为大家服务。村民牛东方等8户农民没有电视机,焦海林协调卓资县宣传文化部门,无偿为他们各送去一台电视机。焦海林驻村用的是自家的一辆旧汽车,大家称这辆车是村民的公用车,焦海林用这辆车接送村民检查身体、购买物品、办理低保申请手续、登记上户等事务。
以晚辈的心态对待群众,以“孝子”的责任尽到每一项义务,焦海林在驻村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认同和赞扬。(作者:方进东,单位:卓资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