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莲正在赶制刺绣订单产品
人民网兴安盟8月1日电(王慧)“去年,我靠刺绣挣了7000多元,除了补贴家用,还买了70只小鸡,年前卖了50只,又挣了3000元。异地搬迁项目实施后,我家住进了新房,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入股合作社每年可以拿到3300多元的分红,还养着4头牛、20多只羊。”家住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乌逊嘎查的刺绣带头人王金莲笑着说。
2012年,丈夫遭遇的一场车祸打破了王金莲原本平静温馨的生活,面对丈夫昂贵的治疗费用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王金莲只能用柔弱的肩膀独自撑起这个家。她除了要种家里的50多亩地,还尝试过养牛、卖雪糕、绣枕头套,虽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勉强度日,但是收入微薄。2016年,王金莲一家被纳入贫困户。
巧手绣出美好生活
蒙古族刺绣的出现带给这个家庭一个转机。2017年王金莲开始学习刺绣。通过积极参加刺绣培训和不断地练习之后,王金莲的刺绣技能越来越娴熟,收到的订单也增加了。一米不到的绣品,她不出三天时间就能绣完,能挣到350余元。现在,王金莲每年能靠刺绣挣1万余元,丈夫的治疗费不再愁了,孩子也顺利完成了学业。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久违的笑容又出现在王金莲的脸庞上。
通过政府帮扶,王金莲找到自己的生活新路子,同时她还积极带动村里其他妇女,主动上门指导培训。王金莲说,“开始学刺绣只是为了谋生活,现在刺绣已经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目前,她所带动的104位绣娘,都通过自己的双手绣出了自己的多彩生活。
科右中旗的妇女们交流刺绣技巧
像王金莲这样的绣娘在科右中旗还有很多,刺绣作为家里的额外收入,让这里的妇女找到了生活的价值。如今在乌逊嘎查,户户有刺绣,家家有绣娘,全嘎查从事刺绣的妇女就达150余人,年人均收入2000元到8000元不等。
近年来,科右中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推进脱贫攻坚、传承民族文化、发展全域旅游等重点工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发挥大学生的人才优势及妇女的“半边天”的作用,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协助成立了沃尔敦刺绣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刺绣基地,采取“企业+协会+基地”的发展模式,带动大学生创业,服务于农牧民,助推刺绣扶贫产业发展。
精美的绣品
截至目前,在全旗173个嘎查集中举办刺绣培训班100期,共培训绣工14700人次。目前,全旗从事蒙古族刺绣的农牧民及居民超过2.1万人,已实现1000万元的产销收入。蒙古族刺绣3次代表内蒙古参加全国性的展览活动,在兴安盟文创大赛中获得金奖,在“全区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刺绣及剪纸项目精品评选活动”中获得最佳针法奖铜奖,并获得自治区文旅厅“草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民间文艺作品创作扶持金”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