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都尔木乐:用心在皮革上打磨时光
内蒙古新闻网  19-08-16 16:11  【打印本页】  来源:阿拉善日报

  温都尔木乐认真制作皮雕作品。

  早晨8点,阳光打在定远营古城上,廊柱飞檐显得熠熠生辉。从东城门走进去约100多米的地方,有一排坐南向北的店铺,有着10年皮雕生涯的阿拉善小伙温都尔木乐的皮艺工作室就在此地。这位蒙古族传统皮革造型技艺传承人,将尘封的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合二为一,让皮雕艺术的生命力不断延续。

  顺门而入,工作室大厅里橘黄色的射灯照着满墙的皮艺作品,文艺范儿十足。整个工作室共有两间屋子,外屋是陈列作品厅,里屋为工作间。2013年,温都尔木乐花费3万元,与他的“兄弟们”一起设计装修出这间个人风格突出的工作室,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追逐着制作与创业的乐趣。

  温都尔木乐与其他4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组成了这个工作室最核心的团队。苏那木策仁不善言语,却是团队中的图样设计师,他在透写台斟酌皮雕图样,有时为一处小细节在草稿上反复涂擦推敲,一坐就是一上午。念念和婷婷是两位地道的阿拉善妹子,都有扎实的绘画功底,一来工作室就很快上手。乌日根则主要负责工作室的订单工作。工作时大家经常把自己的意见和心得体会与他人分享,入行最久的温都尔木乐自然承担起“师傅”的角色。“我们每周一都会开一次会,把自己对作品的想法说出来,然后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还会互发作品、讨论技艺、开拓眼界。”温都尔木乐说。

  “做皮雕需要有耐心,从选料到裁皮、打湿、印花、雕刻、敲打、染色,共有7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保质完成,才能确保下一步的顺利进行。其中以印花、雕刻和染色最为重要,因为这些工序决定了最终画质的优劣。”温都尔木乐手中雕着皮子,嘴上念叨着。

  在温都尔木乐的工作室里,处处可见精雕细琢的皮艺作品,不仅精致,种类也多,其中一幅抽象风格的皮画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画中蒙古包里盘腿端坐着一对夫妻,他们怀抱着蓝色的婴孩。温都尔木乐向记者介绍,婴孩的蓝色象征蒙古族,寓意着寻根和心怀民族,这是他基于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自豪创作出的作品。

  在陈列厅里还有一组名叫《世界之鞭》的组画摆在十分醒目的位置,为创作这三幅画,温都尔木乐与团队中其他二人从早忙到晚,耗时3个月才完成,这组画曾在2014年阿拉善第六届“阿旺丹德尔杯”民间艺术作品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爸爸是我的启蒙老师,妈妈是给我创作灵感的人,小时候妈妈每天都给我讲阿拉善民间传说,儿时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就是等爸爸放完羊回来带给我的手绘,现在想起来都很幸福。”温都尔木乐说。

  在工作间最南边有一个木制储物柜,柜中有印花冲子、螺丝刀、老虎钳、染料等各式各样的皮雕工具。“我从大二就开始喜欢皮雕,希望有朝一日能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现在梦想实现了。”温都尔木乐憨笑着说。

  从2009年开始,温都尔木乐先后在我盟第二届“农牧杯”民间艺术作品及旅游纪念品大赛、阿拉善第三届“美丽富饶的巴彦浩特”民间艺术作品、阿拉善第四届“魅力巴彦浩特”民间艺术作品、阿拉善第五届“魅力巴彦浩特”民间艺术作品等大赛中荣获多项大奖, 2016年,温都尔木乐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青年典范。

  “未来,我希望有更多人能传承皮雕这门技艺,和我们一起创新发扬它,结合阿拉善文化特色,做出独特又有温度的作品。也希望能帮助更多大学生、农牧民创业、就业。”温都尔木乐告诉记者。(记者 闫琛琛)


[责任编辑: 王慧敏]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