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再出发 牢记使命勇担当】老头山上的17年坚守
内蒙古新闻网  19-08-23 10:15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在兴安盟突泉县老头山自然保护区,57岁的护林员汤凤文每天都要登上海拔1392米的保护区最高峰,举起望远镜四处观察。作为防火瞭望员,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观测整个自然保护区31442公顷森林里的火情,同时监测盗伐林木、偷猎等不法行为。

  1981年,汤凤文应征入伍,1986年转业到老头山林场。2003年,老头山获批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汤凤文受命担任防火瞭望员。从干上防火瞭望员那天开始,他就带着妻子一起上了山,像一棵树似的把根扎在了大山上,一干就是17年。

  “刚来山上时,没有路、没有电,也没有水,我和媳妇住在山顶一个用石头垒砌的小黑屋里。吃水是用自行车从山下的河里运上来的,到了冬天,河封了,就地取雪化水。小屋四面透风,冬天冷得睡觉都得戴着帽子,屋里放盆水第二天早上就成了冰坨子。当时,无线电台靠汽油发电,10公斤的汽油桶都是扛上山的。从山底到山顶一共13个弯儿,每个弯有一公里长。”汤凤文说。

  “路不通,有时一个月都见不上一个人。我们俩差不多每隔半个月下山采购一次日常生活用品,蔬菜不能买新鲜的,只能买些土豆、海带等耐储存的食品。”汤凤文的老伴李奎凤说。

  生活上的苦,夫妻俩都能克服,最难受的是家中的两个女儿没人照顾。“大女儿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二女儿上初中时,假期里来山上住,学校提前开学我们都不知道,有人上山说起来才知道开学了,耽误了孩子念书……”每每说起这些事儿,汤凤文就满心歉疚,觉得很对不起孩子。

  “山上的生活除了艰苦和寂寞外,还有意想不到的危险。”汤凤文回忆起几年前的一件险事。一天晚上,为了取暖,他在屋里的灶膛生着了火,由于风大,熟睡中的他们被返流回屋里的烟熏得双双一氧化碳中毒,“要不是我意识还比较清醒及时打电话求救,那次我俩就完了……”

  “当时是凌晨两点多钟,我被烟闷过去了,他醒了之后想动弹却两腿发软不能走路,勉强摸索着打开了窗户,又给林场打电话求救。山下的人及时赶来把我们送到乌兰浩特医院,我俩住了一个多月院才康复。”李奎凤说。

  “山上蚊虫多,房子周边还有蛇,经常爬进屋子里,虽然没被咬过,但也挺吓人的!后来,一个护林员告诉我养大鹅和在屋里放雄黄能驱蛇,我老伴就养了几只鹅,还在屋里放了雄黄,蛇真的不怎么进屋了。有时蛇还趴在台阶上晒太阳,我们也不伤害它。时间长了,蛇也不再怕我们,就在我家附近活动。”汤凤文说。

  “蛇的洞穴就在我家屋子前面的台阶下。去年保护区给我家翻修房子时,老汤硬是让施工人员把那个蛇洞保留了下来。”李奎凤说。

  被烟熏中毒的事情发生后,两个女儿说啥也不让他们继续在山上工作了。“我当时也有过动摇,但是想想之前吃过的苦,那么难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不能承受的。于是,我下定了决心,做通了女儿的工作,继续留在了山上。”汤凤文说。

  17年扎根大山,尽职尽责,忠诚守护。

  17年间,保护区内火灾事故零发生率。

  “汤凤文是兴安盟和突泉县林业系统的一面旗帜,他在老头山坚守17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非常不容易。他多次荣获兴安盟和突泉县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他这种扎根深山、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老头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所长张艳青说。

  “现在,上山的水泥路修好了,房子翻新了,墙壁做了保温,还安装了暖气、看上了电视,又给我们配发了作业车,吃水问题也解决了。除了我自己的工资外,我老伴也有了一份护林员的工资。有了这么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我和老伴更要好好干,一直干下去,守护好这片林子,为森林防火多做贡献!”汤凤文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苏永生)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