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停车场超范围经营 小区物业被要求整改
内蒙古新闻网  19-08-26 16:48  【打印本页】  来源:北方新报融媒体

  近日,有读者向北方新报融媒体反映,呼和浩特市天赋林溪小区商业2号网点楼商铺门前免费使用了多年的公共停车场所被新建成了收费停车场,不但影响了他们的生意,还给出行带来不便。此外,相关部门只审批了20个收费停车位,然而,开发商却将附近约20个车位的免费停车场所也圈占到了收费停车场。

  8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桥开发区天赋林溪小区商业2号网点楼。在这里经营海鲜烧烤的要先生告诉记者:“收费停车场上半年建起,8月1日开始收费。自从实行停车收费以后,我的生意受到了大幅影响。以前每月收入超万元,现在每月营业额只有3000元左右。”一家杂碎店的老板向记者诉苦:“小店本来利润微薄,一碗面10元,而停车一小时就要收费两元,谁还愿意来这里多花两元钱。”更令她烦恼的是,她家的进货车为了节省停车费每天只能流动找免费停车位。“这里本来人流量小,我们租房子做生意,除了不菲的租金,还要上交数千元的物业费,新增的停车费增加了我们的负担,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不便。”部分商铺经营者向记者吐槽。一位小区业主称,小区里的公共停车位紧张,未收费前她也经常将车辆停在商铺门前。如今,商铺门前即使有免费车位却无法享受,因为收费场所和免费场所只有一个出入口。

  一些商铺经营者告诉记者,收费停车场设置以来,商户和物业矛盾不断,他们多次找物业和开发商反映问题,均没有得到解决。为此,他们曾将此问题反映到赛罕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

  记者在收费停车场入口处看到一则收费通知,称停车场从2019年8月1日起正式进行收费管理,收费标准执行2元/小时,24小时最高收费15元;15分钟之内免费,超出15分钟或未满1小时按1小时收费;对小区业主、商户实行月卡优惠,每月收费200元,一次性缴费一年再优惠一个月。落款为内蒙古智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天赋林溪小区物业服务中心。另有一张温馨提示:本停车场为无人值守收费停车场,车辆离场时扫码缴费出场。

  记者在停车场转了一圈发现,停车场入口处往南至小区消防通道处有18个划有黄线的停车位。消防通道以南大约能停放20辆车的区域没有施划停车位。在地面上写有“禁止停车”的消防通道上,停着两辆白色小轿车。因为只有一个出入口,这意味着所有通过入口进入在商铺门前停放的车辆,都需要缴费才能驶离停车场。

  记者来到上述物业服务中心,试图求证收费停车场是否涉嫌超范围经营,一位被工作人员称作“卢经理”的负责人听了记者的来意后称,他不了解情况。记者询问谁了解情况,这位“卢经理”让记者自己打听。随后,记者来到内蒙古神华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天赋林溪小区项目部。该项目负责人白双印告诉记者,为了加强商铺门前车辆管理,配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开发商内蒙古神华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向相关部门申请设置收费停车场并通过审批,委托内蒙古智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天赋林溪小区物业服务中心配置设备并运营。白双印称,收费停车场未设置前,这里车辆经常停得满满的,停车秩序混乱,有“僵尸车”“大型车”“外来车”长期停放,占道及堵塞消防通道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商铺门前地砖损坏严重。

  白双印给记者提供了由赛罕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出具的收费停车场审批文件。审批文件上批复,同意收费停车场设置20个车位,同时明确要求经营者要将停车场以外的停车位设置为公共停车位;不得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消防车作业面,以及圈占、埋压消防设施;运营期间要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服务,主动与业主协调解决好停车场的相关事宜。如若产生纠纷、矛盾,并造成社会负面影响时,赛罕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并取消经营许可资格。

  对于记者“收费停车场只有一个出入口,而免费停车场所无法享受‘免费’,是否存在公共资源浪费现象”的疑问,白双印称“有点儿不合适,只有一个出入口,没办法区分。”

 

 

 收费区域与非收费区域处的隔离护栏

  8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赛罕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静态车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天赋林溪小区物业服务中心已经就违规行为进行了整改,并随记者前往现场查看。记者看到在收费停车场南面边界与消防通道之间设置了护栏,将收费场所内车位与以外的停车场地进行了隔离。由于消防通道南面停车区域间隔设有U形杠阻车器,车辆无法出入,上述工作人员要求物业将设置在消防通道处的U形杠阻车器拆除。然而由于道牙石较高,小轿车出入仍有困难。(记者 王利军 实习生 刘露)

  物业人员拆除阻车器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