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日勒图是我国承担国家级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第一位蒙古族科学家。十年磨砺,他带领团队突破性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系统阐述了传统蒙药具有降血脂药效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原理,第一次把降脂蒙药研究到分子及基因水平,向世界证明传统蒙药的医疗和药用价值,也为研发我国降血脂创新药提供了原始发明药用化合物和新的研究用途。
蒙医药是蒙古民族世世代代与自然和各种疾病斗争中智慧与经验的累积,历经千年的发展,涌现出一代代孜孜不倦致力于为蒙医药学传承创新的人物。内蒙古大学教授、蒙药化学研究所所长博·格日勒图就是当代蒙药学界创新发展的杰出代表。
博·格日勒图是自治区蒙药化学重点实验室的创始人,也是自治区第一位蒙药化学及新药研究的博士和博士生导师。十年磨砺,他带领团队坚持不懈,第一次把降脂蒙药研究到分子及基因水平,从蒙药中得到世界上崭新的降脂活性物质,确定其分子结构、药理毒理和作用机理,为研发我国降血脂创新药,提供了原始发明药用化合物和新的研究用途。
传承大师苏荣扎布,发现荜茇的降血脂活性
国医大师苏荣扎布是当今蒙医药界最著名的临床医师和教育家,他为全面继承和发展传统蒙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教育内容、临床医疗做出了突出贡献。
苏荣扎布教授1929年出生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与博·格日勒图是同乡。苏荣扎布教授以蒙药内科为主,重点研究心脏病,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中,研制出疗效显著的蒙药。
20世纪90年代,在博日吉汗蒙医诊所一起共事时,苏荣扎布教授对博·格日勒图谈到他常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蒙药处方“赞丹11味”和“冠心2号”的特殊疗效。
苏荣扎布发现,含蒙药荜茇的赞丹11味能很好地调节血脂,为此,他把赞丹11味处方提供给内蒙古医学院的科研人员进行研究。该院吴恩巴雅尔教授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赞丹11味中的荜茇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而且荜茇乙醇提取物具有降血脂活性。
药用植物荜茇是蒙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其入药部分为干燥果穗,有特异香气,麻辣味。蒙药处方中,含荜茇药材处方较多:在《常用蒙药成分荟萃》的674个处方中,含荜茇的处方有152个;《内蒙古蒙成药标准》103个药方处方中,含荜茇的处方有24个。
这两位老教授的发现,为科研人员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蒙药荜茇中是否含有降血脂活性的单一化合物?是否具有研发成为降血脂创新药的科学价值?为回答这两个问题,博·格日勒图和其团队研究奋斗了十余年。
运用现代科技,第一次把蒙药研究到分子水平
“在充分认识传统蒙药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现实作用基础上,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是努力研究和揭示传统蒙药中拥有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原理,系统地评价和证明传统蒙药极其化学成分的医药价值,以国内外科技界都能理解的现代科学知识和实验数据,向世界介绍传统蒙药的科学价值和医学意义。”博·格日勒图说,推动蒙医药学现代化发展,既要保留蒙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还要适当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这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博·格日勒图1957年出生,1977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现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他1996年被公派到日本东京大学化工生命工学系学习,1999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是在日本东京大学通过自然科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位蒙古族博士。1999年回国后,博·格日勒图作为高科技引进人才来到内蒙古大学。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02年,博·格日勒图开始研究传统蒙药处方中的常用药材荜茇。团队攻坚克难、负重前行,第一次把蒙药研究到分子水平,验证了传统蒙药荜茇中的荜茇宁(GBN)具有降血脂活性,并完成了GNB的化学合成,确认了合成GBN的降血脂药效和安全性。
团队所做的工作,突破性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系统阐述了传统蒙药具有降血脂药效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原理,向世界证明了传统蒙药的医疗和药用价值。
2009年,博·格日勒图和他的创新团队承担的降血脂蒙药与创新药的研究课题被选入国家科技“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获得国家专项经费支持,他也成为我国承担国家级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第一位蒙古族科学家。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博·格日勒图创建了“内蒙古大学蒙药化学研究所”,建成了“内蒙古自治区蒙药化学重点实验室”,以此为平台,在“蒙药化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国际蒙药领域的学术交流、科技合作、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一些开创性工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血脂药研发创造可能
博·格日勒图告诉记者,世界上每年有3000多万人死于高血脂相关疾病,我国也有1.6亿多名高血脂相关疾病患者。世界上降脂药年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但在国内外的药品市场上,目前还没有我国自主发明的降血脂类创新药物,因此,我国医药界亟待研发降血脂类创新药品。
国内外医治高脂血症最常用药是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但是他汀类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替代他汀类药品且无毒副作用的新型降血脂药物意义重大。
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博·格日勒图带领研究团队对蒙药荜茇进行提取、分离,并经药效实验筛选,得到具有降血脂作用的纯物质,测定分子结构,用化学方法成功合成了降血脂药用化合物GB- A,并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经动物模型实验多次验证,GB-A有显著的降血脂活性,其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好于常用国外他汀类药物。同时,该化合物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极显著作用。GBA的合成工艺简单,原料和试剂均无毒,可大量合成,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易于产业化,可用于高脂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的化学类创新药品的研发。
“科学家如果不进行创新药的原始发明,我们将永远不会从今天的药物仿制大国变成明天的药物创新强国。”博·格日勒图坚信,创新药的原始发明和自主开发之路虽然漫长遥远,但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未来我国药物创新体系一定充满光明。
[记者手记]
一项国家级创新药研发项目的完成,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而且对培养国家级科技创新人才、获得世界级科技创新成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包括蒙药创新药在内的新药研发工作,所需经费多、耗时长,工作繁重、要求严苛,而且数年看不到具体成果,看不到所研发新药的生产、上市。
促进蒙医药事业现代化发展,最重要的是培育一支热爱这项事业的人才队伍,其中包括具备相关知识并支持蒙医药发展的领导人才,具有创新精神,甘于寂寞、不畏困难,献身于蒙医药研发的科技人才,以及勇于面对挑战,有发展远见的企业人才。
在国家重视民生、鼓励创新、积极引导经济转型的大好时机,拥有上述人才团队,就会为进一步促进和完善蒙医药发展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行、争取蒙医药发展重大项目,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从而推进蒙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希望像博·格日勒图这样有志于推进蒙医药发展和繁荣的各界人士携手共同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蒙医药学的独特功效,关心和支持蒙药创新,使蒙医药学这一宝贵的医药资源在新时代继续为维护人类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