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河大湖的责任坚守——呼伦贝尔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全面落实
记者陈静文
呼伦贝尔地域辽阔,河湖密布,有名字的河流就有三千条之多。呼伦湖烟波浩渺,鱼跃鸟翔,被誉为“草原明珠”;贝尔湖清澈蔚蓝,海滩洁白细腻,是中国最美的界湖之一;莫日格勒河九曲回肠,静静在草原流淌……呼伦贝尔大草原牧场辽阔,蓝天白云的苍穹下,河水滋养出茵茵绿草。
水的源头在山,以大兴安岭为河流的发源地及天然分水岭,把呼伦贝尔分为黑龙江流域额尔古纳河水系、松花江水系、黑龙江水系及内流区诸河流域内蒙古高原内流区水系,总流域面积249590.3km2。根据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呼伦贝尔市水资源总量316.19亿立方米,为内蒙古之首。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98.19亿立方米,占自治区地表水资源量的73.34%;地下水资源量18亿立方米,占自治区地下水资源量的12.4%。
守住生态美,换来百姓富。身处莫旗尼尔基水库,既感受到浩大工程的壮景,又看到了湖光山色的美韵。大小50多条河流汇进嫩江,再流入尼尔基水库。2018年,依靠水库发展起来的莫旗渔业完成产值1.2亿元,鲜鱼产量9849吨,养殖产量6465吨,休闲渔业产值298万元。
河流湖泊有了专属守护者
市委书记、呼伦贝尔市总河湖长于立新;市委副书记、市长、市级副总河湖长姜宏;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嫩江市级河长常青;副市长、海拉尔河市级河长马万斌;副市长、呼伦湖市级湖长任宇江……他们的名字与河湖连在了一起。
“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2017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带来令人振奋的消息。2018年6月底河长制在我国全面建立,千万条哺育着中华儿女的江河有了专属守护者。
市委书记、呼伦贝尔市总河湖长于立新指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呼伦贝尔市河湖众多,特别是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工作一直备受关注。全市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实施河湖长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护生态水系的现实需要、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必须不折不扣地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高度重视,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效举措,深入推进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河湖清“四乱”等方面工作,着力提升河湖长制工作水平。
呼伦贝尔市纳入河湖长制管理的河流1129条,湖泊96个。2017年,呼伦贝尔市全面实行“河湖长制”。2018年进一步升级完善湖长体系,确定并建立湖长制的湖泊名录,市级湖泊“一湖一档”“一湖一策”编制完成,湖长制全面建立。在河湖长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向嘎查村级延伸,2019年共落实市、旗市区、苏木乡镇、嘎查村级河长、湖长1987人。
在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的同时,呼伦贝尔市将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纳入河湖长制责任部门,实现了党政各责任部门与特殊区域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对接。
全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动各级河长、湖长履行巡河、管河、护河、治河职责。2019年上半年各级河长湖长巡河湖,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办督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各级河长、湖长开展巡河巡湖实现常态化。
副市长、呼伦湖市级湖长任宇江表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批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主动作为,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严谨的态度,做实做细做好呼伦湖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推动呼伦湖流域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改善。
据了解,呼伦贝尔市实行综合治理提升呼伦湖生态水平,全面完成呼伦湖周边及主要入湖河流沿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启动入湖河流沿线城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项目建设,并对呼伦湖小河口景区内餐饮旅游设施进行拆除。今年上半年,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保护区公安分局办理各类破坏自然资源案件162起,进一步提升了呼伦湖及沿湖环境清理整治工作力度。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守住绿水青山
记者了解到,在完成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同时,呼伦贝尔市结合实际,探索出符合地方实际的河湖管护机制,通过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根河市满归森林公安局会同森防办共同开展武装清山、清河专项行动,印发了沿激流河流域及北部原始林区水系警务合作工作方案,形成了警务合作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莫旗在各乡镇设立了河道警长,加强对涉嫌水环境犯罪行为的打击,协助处理水事纠纷或其他违法水事案件的查处,保障治水工作顺利开展。
新左旗组织武装部、公安局、边防大队共同巡河,确定了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联防联控机制。额尔古纳市对人员无法到达的原始森林区河流河段利用无人机巡河,让巡河工作更全面、更深入。
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将河道保洁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雇佣贫困户担任河道环境保洁员,既保护了河道生态环境又推进了精准扶贫工作。
海拉尔区聘用“民间河湖长”参与河湖管护工作。将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纳入呼伦贝尔市河湖长制体系,在林管局管理范围内增设市级副总河湖长和各相关河湖副河湖长,使林、地双方在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中形成合力,增强林、地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天蓝水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自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河湖面貌焕然一新。2019年上半年全市水质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76.5%,较去年同期上涨11.8%,全市河湖水环境明显改善。
呼伦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渺,原始而粗犷,秀丽且洁净。辽阔无边的湖面水天相接,在徐徐晨风的吹拂下微波荡漾。太阳照耀下的湖面泛起了鱼鳞般的银光,天空一片蔚蓝,在近水面处积着大片银白色的云朵,不时地还会有水鸟飞过。
通过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呼伦湖水域面积和水质指标持续稳定。2019年7月,呼伦湖水域面积为2052.4平方公里,稳定保持在2006.5平方公里至2065.8平方公里合理区间内。呼伦湖水质指标稳中趋好,2019年上半年化学需氧量均值、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氟化物、氨氮等指标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呼伦湖生物多样性指标明显改善,保护区内栖息的鸟类由2013年的333种增加至2019年的345种,累计增加12种,鸟类个体数量也显著增加,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通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呼伦贝尔市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这让百姓感受到水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实惠。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