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巴依斯古楞
11岁的乌日勒图是镶黄旗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小喜爱读书和乒乓球。10岁时,他有过短暂的学习乒乓球的机会,但因家庭困难,中途放弃。现在,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全部有了保障。如何培养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的特长爱好?这方面基层党组织能否有所作为?镶黄旗基层党建“七项公共服务”给出了答案。
镶黄旗打破城乡界限,以社区为主阵地,充分整合自治区为民办实事资金资源,各类公共服务项目资源,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阵地服务资源等多重优势,将以前零散的、随机的服务整合成为有制度支撑、有资金保障的常规化服务。
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该旗依托社区联合党委共建单位包联小区制度,探索转变物业管理体制机制推行的物业服务,发掘镇文化站潜能推行的文化服务,针对低保家庭、患大病家庭等特殊群体推行的医疗服务,探索社会事业社会办的道路推行的养老服务,不断健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机制和服务模式推行的法律服务,紧盯民族特色手工业发展和服务转移进城牧民推行的就业培训服务以及素质教育服务等共同构建了立体的城镇民族团结“暖心”的七项服务体系。
“城乡贫困家庭学生素质培养计划”推行以后,就让乌日勒图小朋友又重新回到球台,可以免费学习乒乓球,家人和老师又看到了昔日那个活泼、笑容灿烂的小乌日勒图。
据悉,“城乡贫困家庭学生素质培养计划”明确了“三大类别、三年计划、三步推进”目标,即开设器乐、体育、益智三大类别十余种文体项目培训班,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定向素质培养,让城乡困难家庭子女有均等机会学习,发挥特长爱好,推动素质教育帮扶。目前,已启动乒乓球、书法、绘画、舞蹈、马头琴、钢琴、蒙古象棋等项目,惠及贫困家庭学生79名。
素质培养计划只是“七项公共服务”的一个缩影。“城乡一体、协同推进”是镶黄旗基层党建工作结合自身实际服务城乡居民、促进民族团结制定的工作方向。
镶黄旗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秀江说:“我们要把城市基层党建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有机统一起来,凝聚起服务群众的强大组织力量和社会资源,让各族群众在推进城市融合党建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据统计,“七项公共服务”自推行以来已累计为城乡群众办实事200余件,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做出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