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太好吃了!下次来了一定要再吃一次。”9月6日,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来自蒙古国的乌云嘎一边吃着老绥元烧麦,一边不停地叫好,脸上充满了享受美食的惬意。
当日,“内蒙古味道”走进中蒙博览会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首届美食文化节,吸引了很多市民和前来参加展会的蒙古国朋友。
中国薯都的莜面、薯饼,呼和浩特的焙子、烧麦,中国稀土之都的老茶汤、朵兰大包子,恐龙之乡的各种奶制品,乌兰巴托的石头烤肉,圣彼得堡大列巴,无不引诱着人们的味蕾。
“武记祖传正宗茶汤用优质小米面制作,质地细腻,营养丰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到现在,已传承了5代人,是包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包头老茶汤的展位前,茶汤的传承人武永龙一边向围观的人们介绍茶汤,一边表演着绝活,只见他把冲熟后的茶汤碗倒过来却不撒不漏,这一高超的冲制技术赢得了一片叫好声。
美食节上,来自蒙古国、俄罗斯的大厨和他们制作的美食,更是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连风都听不到、听不到……”乌兰巴托美食展位前,在《乌兰巴托之夜》的歌声中,来自蒙古国的大师级厨师图布新·吉日嘎拉正在一丝不苟地摆放着刚刚做好的蒙古国菜品。“我特别喜欢内蒙古,内蒙古的人非常友好,而且这里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令我震撼。此次我带过来的是蒙古国近年来的一些创意蒙餐,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和内蒙古的餐饮文化加强交流互动,进一步增进中蒙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图布新·吉日嘎拉开心地说。
在圣彼得堡美味的展位上,俄罗斯著名的大列巴、熏肠很受人们青睐,而站在美食后面来自布里亚特共和国的美女厨师塔加那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历史上的万里茶道曾是联通中蒙俄乃至中国与欧洲的‘世纪动脉’,各种特色食材和美食沿着茶道穿梭,丰富着人们的味蕾,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此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首届美食文化节,将万里茶道上内蒙古段璀璨的美食文化进行广泛传播与深度交流,加强茶道美食与俄蒙特色美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借助美食文化、美食摄影等传播的路径,推出万里茶道内蒙古段各具特色的文旅产品,是落实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对于此次美食节的重要意义,内蒙古饭店行政副总厨郭利俊有着深刻的理解。
采访结束,走出美食节的展厅,门口一幅万里茶道的简易地图尤为醒目,从武夷山到圣彼得堡那条长长的茶道上,呼和浩特、满都拉、二连浩特的地名清晰地标注着。凝视着蜿蜒的茶道,鼻尖传来阵阵美食的味道,记者仿佛看见了万里茶道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