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转型发展铸就现代化名城
内蒙古新闻网  19-09-12 15:48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

  人民网呼和浩特9月11日电(富丽娟实习生李娜)9月11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鄂尔多斯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牛俊雁介绍鄂尔多斯市发展成就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牛俊雁在发布会上介绍,鄂尔多斯市在稳定煤炭生产、保障国家能源需求的基础上,打好多种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组合拳”,全市天然气年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建成蒙西至天津南、上海庙至山东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电力总装机达2308万千瓦,2018年发电1034亿度、对外输出近400亿度,形成新能源装机270万千瓦,风光水火储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与晋陕宁三省区接壤,是呼包银榆经济区和呼包鄂榆城市群的重要一极,素有“羊煤土气风光好”的美称。鄂尔多斯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全力打造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推进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升级示范,煤化工产能达1533万吨,被列为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煤炭实现了从燃料到材料、从黑色资源到绿色产业的华丽转身。

  鄂尔多斯大数据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着力推进“三个转变”,正在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历届党委、政府见盛观衰、未雨绸缪,把转型发展作为根本出路,摆脱传统思维定式和发展模式,努力改变产业“四多四少”状况,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质量效益提升,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9%,简单挖煤卖煤的粗放开发模式加快转变,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正在形成。

  世界级大型煤炭化工联合项目——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的要求,推动能源供给从化石能源为主向多能互补转变。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全力打造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推进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升级示范,煤化工产能达1533万吨,被列为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煤炭实现了从燃料到材料、从黑色资源到绿色产业的华丽转身。在稳定煤炭生产、保障国家能源需求的基础上,打好多种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组合拳”,全市天然气年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建成蒙西至天津南、上海庙至山东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电力总装机达2308万千瓦,2018年发电1034亿度、对外输出近400亿度;形成新能源装机270万千瓦,风光水火储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奇瑞汽车生产线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的要求,推动产业结构从“一业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

  始终把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作为转型升级的长远之举,新能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从无到有、全面兴起,煤基新材料实现产业化应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及下游新材料、石墨烯新型碳纳米材料、锂电池等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汽车整车产能37万辆、发动机45万台、变速箱60万台、风机400兆瓦、煤机配件75万件、液晶玻璃基板80万片、云计算服务器装机能力30万台、氯碱化工173万吨、石墨烯粉体1000吨,在建锂电池规模3万吨,建成全球最大的单体硅铁合金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2万辆,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4.5%。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4%。被列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年接待游客、旅游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金融存贷款余额位居全区前列,服务业比重逐年提升。

  鄂尔多斯电子元器件生产项目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要求,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从低端落后向示范引领转变。

  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引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国家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85个,“一院两地”院士专家工作站16家。煤炭开采、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技术装备水平国际领先,拥有世界第一大单井井工矿、世界首套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国内首套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间接液化生产线和国内最大单套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生产装置,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率先在国内实现煤化工高盐水零排放,鄂尔多斯羊绒引领国际标准,实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