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守初心不忘来时路担使命走好未来路
内蒙古新闻网  19-09-12 22:32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和鲜明特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不仅生动地记录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而且也彰显和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共产党的理想信仰、宗旨性质、价值追求、精神境界、精神风貌。一句话,就是政党的本色。党的初心回答的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共产党的目标追求、历史担当。一句话,就是政党的使命,它回答的是为了谁?我到哪去。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之道。“其作始名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使命。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使命不移,从而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

  初心和使命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秘诀,也是百年大党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因革命而生,为人民而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在不断的自我革命中才能实现。党的自我革命,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把自己作为特殊的革命对象,以革命的气魄、革命的精神、革命的斗志、革命的智慧,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进行坚决斗争,敢于清除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和病灶,从而不断增强自身免疫力,不断提高自我修复能力,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进入新时代,我们更是要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永远执政,破解历史周期律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人靠初心和使命赢得了过去,也必然会以初心和使命赢得未来。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的根本所在,是中国共产党愈挫愈勇的动力之源。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关键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只有守初心、担使命,才能化“危”为“机”,我们才能有化解重大风险和挑战的底气。从“四大考验”到“四大危险”再到“四个不容易”,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思想,体现的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价值追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

  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为民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四个伟大”,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直面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着眼于“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的庄严承诺,以刀刃向内的顽强意志品质,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胆识气魄,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治勇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胸襟,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告诫全党要守初心不忘来时路,担使命走好未来路。“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近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作者孙杰 单位:内蒙古党校)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