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呼伦贝尔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的主题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富饶和谐安定呼伦贝尔”。7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用智慧、心血和汗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谱写了气势磅礴、绚丽多彩的壮丽乐章。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越过1000亿元大关,人均GDP4万元,财政收入86.4亿元,分别是1952年有统计口径以来的800倍、100倍和859倍。呼伦贝尔实现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华丽转身。
70年来,呼伦贝尔书写了经济提质、产业升级的新篇章。2018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40亿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1024万头(只),分别是1949年的43.4倍和8.7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534亿元,是1949年的1510倍;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52年有统计口径以来的0.0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00亿元。产业经济体系正在从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为支柱,向以绿色农牧林业、旅游、冰雪、临空、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主导的方向转型升级。70年来,呼伦贝尔实现了从依赖资源到绿色发展的巨大变化。2018年,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植被盖度达到了74%,是近十年来的峰值,森林蓄积量在一年内增加了2000万立方米,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实现“双减少”。经评估,全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每年达6870亿元。
70年来,呼伦贝尔实现了从沿边落后到改革开放充满活力的巨大变化。2018年,满洲里口岸、阿日哈沙特口岸、额布都格口岸等8个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89亿元,比有统计口径以来的1957年增长了5000多倍,年均增长15%。特别是以满洲里口岸为枢纽的进出境中欧班列达到56条,全年开行班列1801列,辐射“一带一路”沿线50多个城市和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对外贸易、边境旅游、进口资源落地加工为主的口岸特色产业体系,成功打造了中俄互市贸易区、综合保税区等多个国家、自治区级开放平台,并先后荣获了汽车平行进口试点、边境旅游试验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项殊荣。
70年来,呼伦贝尔实现了从衣食困乏到决胜小康的巨大变化。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401元和14895元,分别是1986年有统计口径以来的42.8倍和25.6倍。城镇化率达到72.6%,比1949年提高37个百分点,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繁荣发展。(北方新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