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锡林郭勒盟专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新闻网  19-09-17 22:1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记者:锡林郭勒盟是畜牧业大盟,草原是广大牧民赖以生存的资源。请问,锡林郭勒盟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探索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

  锡林郭勒盟委副书记、盟长霍照良:近年来,我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重在“三个转变”上下功夫,扎实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畜牧业生产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我盟因地制宜实施“减羊增牛”战略,通过调整畜牧业结构,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三牧”政策措施,坚决把天然草场超载过牧的牲畜规模减下来。我盟还专门出台了扶持政策,鼓励农牧民少养精养,走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科学养殖之路。

  二是推动畜产品加工由简单屠宰分割向精深加工转变。通过对畜产品加工行业整合提升,治理“散乱污”企业,淘汰了一批低端落后产能,引进和培育了数家在国内叫得响的行业领军企业。

  三是推动畜产品销售市场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这些年,我盟在品牌打造上下了很大功夫。今后我们要在“锡林郭勒羊肉”等品牌的带动下,加大产品创新、品牌打造力度,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把更多优质的畜产品推向中高端市场,实现价值链不断攀升。

  记者:锡林郭勒盟是典型的草原牧区。据了解,近年来在牧区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请问,锡林郭勒盟在牧区养老服务方面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锡林郭勒盟委委员、常务副盟长赵德永:近年来,我们围绕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聚焦牧区老年人养老新需求,率先推广了“集中居住、养老育幼、医养结合、政府扶持、多元运营”的独具草原特色的牧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全盟已建成和在建牧区集中养老项目8处,床位达到5100多张,老年人自我管理、隔代育幼、情感慰藉等多样化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在多元供给上下功夫,全面落实优惠政策,初步实现了“老人住的起、企业办得起、政府扶得起”;坚持养老育幼、孝老爱亲,在亲情关怀上下功夫,因势利导,将老年公寓、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统筹规划建设,兼顾经济舒适、养老适宜和亲情陪伴等;坚持医养结合、养护衔接,在贴心服务上下功夫,将养老服务中心转变为医保覆盖、医护定点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坚持人文关怀、寄托乡愁,在颐养怡情上下功夫,关心关注牧区老人的“草原情结”,让牧区老人“身能搬得出、心能留得住”。

  记者:作为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锡林郭勒盟做好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请问,你们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重要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思路和做法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锡林郭勒盟委书记罗虎在: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主体部分,可利用草原面积占全区的26.5%,分布的草地类型和植被种类最为齐全,最南端距首都北京仅180公里,平均海拔比北京高近1000米,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我们必须始终把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坚持保护与修复并重,持之以恒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重点抓了五项工作:一是创新管理体制。在全区率先成立了专门的生态保护机构,今年,我们进一步理顺并强化管理职能,在所有苏木乡镇设立草原生态综合执法中队,构建起条块结合、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92个政策性文件,将62%的盟域面积划入保护范围,草原、森林、湿地、水域等重要生态资源区全部纳入红线管控。三是加强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格落实草畜平衡、休牧轮牧禁牧等制度,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六个百万亩”造林基地、浑善达克200万亩规模化林场、水源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四是强化执法监管。建立林业、生态、环保、水利、农牧等多部门协调联动综合执法机制,实行常态化执法检查,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五是严格责任追究。在全区率先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期考核制度,对旗县市(区)和责任单位实施评分制考核。

  我们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着力推动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协调共进。将生态承载能力作为开发建设的刚性约束,以环境容量、环境质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定布局、定产业、定规模,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努力把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最坚决的态度“护绿”、用最科学的方式“用绿”、用最严密的制度“管绿”,持之以恒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记者: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请问,锡林郭勒盟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打算?

  锡林郭勒盟委委员、常务副盟长赵德永: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高位推进“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2018年6月“云端锡林郭勒”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锡林郭勒行政审批集中服务工作在全区率先实行了新审批流程和服务模式。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我们着力打造智慧政府,持续推进“一网通办”,打造高效政府,加快实现“一窗受理”,打造服务政府,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今后,我们将继续蹄疾步稳地推进“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以权力的“减法”、服务的“加法”,充分激发市场的“乘法”效应,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内蒙古“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请问,锡林郭勒盟作为资源型产业地区,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

  锡林郭勒盟委副书记、盟长霍照良:锡林郭勒盟资源富集,是国家规划建设的重点清洁能源生产输出基地。近年来,我盟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围绕自治区规划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着力在建设“三个基地”上做文章,努力实现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地。随着锡盟至山东特高压外送通道配套的坑口电厂陆续建成投产,到今年年底,我盟火电装机规模将突破1100万千瓦,居全区第2位。今年7月份,锡盟至江苏泰州特高压外送通道配套电源规划已获国家能源局批复,未来3年,我盟实施火电装机倍增计划,到2022年将突破2000万千瓦。

  二是建设千万千瓦级新能源输出基地。目前,全盟新能源装机规模400多万千瓦。到2020年底,全盟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1100万千瓦。同时,正在规划在我盟西部风光资源富集的荒漠半荒漠地区,建设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三是建设褐煤高质转化示范基地。通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工艺突破,我盟实施的国内首个以褐煤为原料生产煤制烯烃产品的大唐多伦煤化工项目,已实现稳产运行。目前,依托锡林浩特胜利煤田实施的褐煤制取腐植酸试验项目,正在顺利推进;褐煤地下制氢试验示范项目,已在东乌珠穆沁旗签约落地。

  记者:锡林郭勒盟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请问,锡林郭勒盟在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锡林郭勒盟委委员、常务副盟长赵德永:近年来,我们将文化旅游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来打造,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内外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为目标,高质量推动旅游业发展。

  第一,突出草原底色,打造全域旅游。近年来,我们重点规划建设了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初步构建起包括1条主线、8条支线,全长600多公里,串联全盟7个旗县32个景区景点的线性旅游产品,基本涵盖了我盟最主要的旅游资源和景区,正在成为京北最受追棒的草原旅游线路。

  第二,突出文化亮色,丰富旅游内涵。围绕“元上都”、“中国马都”和“乌兰牧骑”等独特品牌,积极培育高品质、有创意、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推出四季旅游产品,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让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成为锡林郭勒旅游最核心、最鲜活、最具吸引力的要素。

  第三,突出口岸特色,发展跨境旅游。我们依托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口岸,推出多条跨境旅游线路,与蒙俄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茶叶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开通蒙俄有关地区的旅游专列、包机,推动跨境旅游长足发展。

  记者:二连浩特在沿边开放近30年来,依托独特的口岸发展优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请具体谈一谈二连浩特取得了哪些发展变化?

  锡林郭勒盟委委员、二连浩特市委书记鞠树文:二连浩特是一个年轻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二连浩特在向北开放中的战略地位,二连浩特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是已经成为国家向北开放的桥头堡。二连浩特始终坚持在“边”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在内联上求发展。在对外交往,对外贸易,口岸设施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建成功能完备的铁路、公路和航空口岸。

  二是已经成为中蒙民心相通的新驿路。改革开放以来,二连浩特注重发挥平台作用,加强对蒙人员的服务,成立外国人服务中心,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交往,真正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

  三是已经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上的璀璨明珠。中蒙俄经济走廊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二连浩特作为重要节点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向北开放中我们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推动对外贸易、现代物流及落地加工产业发展,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

  记者:二连浩特作为我国对蒙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城市,实行沿边开放以来在发挥国家和自治区向北开放“桥头堡”作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在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深化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思路和措施?

  锡林郭勒盟委委员、二连浩特市委书记鞠树文:二连浩特市是我国对蒙开放的最大国际性陆路口岸,我们在不断深化对蒙合作中,特别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着力在合作机制、发展平台、设施联通等方面下功夫,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特别是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中,我们把二连口岸定位为立足全区、服务华北、西北、东北,面向全国,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一流口岸城市,不断推进中蒙合作的新机制,不断打造经贸往来的新平台,不断实现基础设施的新联通,让二连口岸的发展充满了活力。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构建现代经济体系。二是加快推进中蒙经济合作区建设,打造向北开放的新高地。三是积极完善口岸基础设施,为口岸功能的充分发挥奠定基础。四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事情能解决,项目能落地。


[责任编辑: 孙静华]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