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正北,千里之地,这就是辽阔壮美的锡林郭勒草原。
锡林郭勒以原生态且齐全的草原类型和植被种类著称。优质天然牧场占国土总面积的89%,占自治区草原面积的四分之一多。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草原自然保护区。
锡林郭勒素有游牧文化之源、民族服饰之都、蒙古长调之乡、搏克健将摇篮等美誉。内蒙古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坐落在这里。
1957年,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草原文艺轻骑兵”的乌兰牧骑。2010年中国马业协会授予锡林郭勒盟“中国马都”称号。
锡林郭勒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已形成亿吨级煤炭、千万千瓦级电力装机、百万吨原油、二百万吨金属采选产能。
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察哈尔羊是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品种,“锡林郭勒羊肉”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并入选首批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锡林郭勒牛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锡林郭勒在历史上是茶叶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如今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对蒙国家一类口岸,是“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发挥着向北开放的桥头堡作用。
全盟各族干部群众聚焦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和安全稳定屏障,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党的十八大以来成为锡林郭勒发展质量效益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益最多的时期,一个富裕文明美丽幸福的锡林郭勒在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熠熠生辉。
数据
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13.9亿元,比建国初期增长3844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
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89.7:4.7:5.6演进为13.7:45.7:40.6。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2018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299元、15525元,分别比建国初期增长140倍、110倍。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全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74%,旗县市区基本实现一级以上公路连通,铁路运营总里程居自治区首位。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新世纪以来,林业建设每年以百万亩以上规模推进,造林面积超过建国以来前50年总和的4倍多,森林覆盖率由1.24%提高到7.56%,林草植被盖度平均提高15%以上,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本特刊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