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决战在一线】这里的贫困户成了产业工人
内蒙古新闻网  19-09-23 15:4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晨报

  达茂旗推行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这里的贫困户成了产业工人

农民在分拣黄芪 摄影内蒙古晨报首席记者邢占国

  9月上旬的达茂旗石宝镇红井滩村,看不到往年的秋收景象,取而代之的,是黄芪种植基地里,大型农机具正在收黄芪。

  达茂旗天创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创公司)的大院内,七八十名农民正在分检黄芪,每天人均100多元的收入,使得当地农民转变成了农业产业工人。当然,优先吸纳贫困户的用工方式,也为当地为数不多的贫困户铺就了致富路。

  贫困户有了好工作

  9月18日下午,在红井滩村天创公司大院内,68岁的贫困户陈全富和很多来自附近农村的产业工人一样,一头扎在黄芪堆里,剁着黄芪根,分拣出的黄芪在他面前堆成小山。经天创公司工作人员现场称重和统计,他每天能挣150元左右,5天左右发放一次工资。这样的事情,陈全富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不离开农村就可以打工,不种地还能挣钱,而且是以前种地收入的好几倍。

  陈全富介绍,他患有布病和关节炎,病重时无法走路,老伴患有类风湿疾病和脑梗,也无法从事体力劳动。

  陈全富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精准扶贫带来的实惠。前几天,他刚从达茂旗百灵庙镇看病回到村里,他说住了一个多月医院,报销后,自己没花多少钱。回到家后,正好赶上天创公司收黄芪,在这打工,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

  天创公司生产负责人张月旺介绍,今年在红井滩村及周边种植1万亩黄芪,这些地来自当地村民的土地流转,每亩200元到300元。常年吸纳当地农民到公司打工,人最多的时候,每天用工70多人,每年支付工人的工资达700万元。在用工上,优先选择当地的贫困户,由于固定的供货关系和达茂旗黄芪的高品质,天创公司的黄芪不愁销路。

  达茂旗的气候和土壤适合黄芪生产,天创公司种植的黄芪和国内几家著名的中药材企业签订供货合同,往往是供不应求。除此外,在天创公司的带动下,当地的贫困户和种植大户也开始种植黄芪。

  张鱼女曾经是坤兑滩村的贫困户,随着达茂旗扶贫政策和扶贫力度的逐年加大,镇政府免费分给她1000斤黄芪苗,仅种植黄芪她的纯收入就达5000多元。

  张月旺介绍,有些种植大户也加入到种植黄芪的行列里,在红井滩村一带,种植面积达500多亩的大户有好几家。

  农副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达茂旗凉爽的气候特点和没有工业污染的绿色环境,成就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农副产品。绿头蒜、红皮小麦、雪菊及达茂旗羊肉,这些质量上乘的农产品,能卖出好价钱。

  见到刘英梅,她滔滔不绝地介绍起当地农副产品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不说她的职务,都以为她是一名地道的经销商,实际上,她曾经是一名基层乡镇干部,担任过达茂旗扶贫办主任。后来机构改革,她担任达茂旗农牧业局副局长。

  当地不缺好产品,缺的是销路。针对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的销路,刘英梅费了不少心思。达茂旗的红皮小麦远近闻名,但按照之前的销售模式,只能在近处销售,价格低。今年,当地一名大学生毕业回到农村,与京东商城合作,通过公益扶贫的模式,为当地种植户卖出了6000多斤红皮小麦面粉,前景非常好。在刘英梅眼中,这名从事电商的小伙子很有本事,在京东商城建立了达茂旗农特产品专卖店,专卖店里的各类产品很受欢迎。

  “只有把产品销售出去,才能真正带动老百姓致富,脱贫是小事,不再返贫才是我们长期要做的事情。”刘英梅说。下一步,达茂旗还将引进一家北京的公司,帮助策划销售农特产品,实行供销一家模式,通过物流配送和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让更多的达茂旗农副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推进“清零达标”专项行动

  达茂旗旗委宣传部给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达茂旗制定了《达茂旗2019年脱贫攻坚“清零达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完成1413户贫困户排查摸底工作,完成率100%。通过前期排查和指导整改,截至目前,“六个清零”方面,到户政策未落实或执行有偏差,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扶贫产业项目未覆盖、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兜底政策未覆盖,集体经济等3项已实现清零。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清零行动现已完成20户,剩余1户正在新建,预计9月底完工;贫困户生产用电未达标清零行动剩余3户正在与电力公司对接,确定实施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清零行动剩余1户3人未搬迁入住(白血病患者)。“四个达标”方面,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平台数据系统建设、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子女控辍保学、基本医疗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4项全部达标。

  下一步,达茂旗将严格按照自治区、包头市的决策部署,强化责任落实,完善保障措施,提高脱贫质量,巩固减贫成效,全面完成123户247人脱贫任务,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把历次督察检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实行任务倒逼、进度倒推、时间倒排,逐项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要求和完成时限,及时催办盯办。对立行立改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对举一反三的问题,在整改期内有明显进展;对持续整改的问题,抓紧建章立制,确保年内完成。建立销号制度,整改完成的及时进行销号,未完成的及时进行督办,保证整改任务“不悬空”“全见底”,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同时,根据《包头市脱贫人口“回头看”工作方案》要求,组织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对已经脱贫退出的贫困人口脱贫质量开展“回头看”,排查问题、补齐短板,切实提高脱贫攻坚工作质量,落实好“两不愁三保障”相关数据核实比对、审核把关工作以及“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整改工作。(首席记者邢占国)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