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庞亮
采访地点:兴安盟突泉县九龙乡长春岭
记者:胡日查高敏娜路兴赵弘
采访时间:9月21日
这两天,兴安盟突泉县九龙乡长春岭贫困户刘俊侠花了16500块钱新购入了10只基础母羊,看着棚圈里悠闲吃草的羊群,尝到养羊甜头的她脸上满是笑容:“多亏了庞书记,帮咱家产业转了型,这么快就见了效益,帮我们家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啊。”
刘俊侠是一位单身母亲,家里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在“菜单式”产业扶贫实施之初选择了养驴项目。尽管刘俊侠照料得很精心,但这一产业周期长、见效慢,一到孩子开学用钱的时候总是借不上力,还得东家凑西家借,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庞书记入户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帮我们找出路、想办法,他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扶贫政策,建议我们把驴换成见效快的羊。”刘俊侠说,购进的19只带羔澳洲白基础母羊,一次就产下了33只羔,平均每只卖到650元,一年卖羊羔收入2万多元,不仅孩子的上学费用有了着落,还让她手里有了“活钱”。
从化工企业的一名技术员,再到驻村第一书记,自返乡驻村扶贫以来,庞亮带着党和政府的殷切期盼和对家乡的深情,把智慧和汗水洒在了长春岭村脱贫攻坚一线。村里贫困户谁家有几头驴、几头牛,庞亮了如指掌;种植户遇到了技术难题,他总有解决办法。这个年轻的“80后”,如今成了村里贫困户的知心人。
受到庞亮的影响,与他刚刚结婚不久的吴晶,也甘愿放弃城里舒适的工作,经过考试成了长春岭村的一名扶贫专职干部,踏下心来扎根基层,和丈夫一起加入到了脱贫攻坚的行列中。驻村条件艰苦,但小夫妻在这里携手收获了事业和爱情。他们说“:看到家乡不断变好变美,再苦再累也值得。”
【成绩单】
长春岭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9户152人,已脱贫74户142人。
2018年已实现重点贫困村的脱贫出列。
全村危房已经全部清零,7户贫困户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10名在校贫困生全部享受教育扶贫政策。
在贫困户中聘用护林员4人、保洁员15人,通过岗位培训和农民夜校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掌握了一技之长。
自驻村任第一书记以来,庞亮先后获得突泉县脱贫攻坚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扶贫干部和兴安盟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面对面】
记者:来到嘎查之后,这里给您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您是怎样去了解村里发展现状的?
庞亮: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老家就在九龙乡,对于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非常了解,我也非常热爱农村工作。从一开始扶贫,我就一心想着给我们家乡的老百姓做点啥。到村后我了解到当时有80户贫困户。在开展扶贫工作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调研,把情况摸透。当时,我计划每户用5分钟左右了解一下,这样一算,80户400多分钟就走完了,一天时间足够用。结果没想到,真的走下来,用了三天半的时间。这也让我意识到,做基层工作只有走近群众,认真去倾听百姓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信任与支持。
记者:您在走访调研中感觉这个村老百姓发展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什么?要怎么解决?
庞亮:落实产业是我入村后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我作为第一书记的重要职责。贫困户之所以贫困,就是他对自家产业发展谋划不够,没有思路。当时,老百姓对精准扶贫还是不了解,在走访入户时发现一些贫困户家中的产业并不十分适合自身情况。因此我们挨家挨户上门去分析他们家里情况,帮助调整产业。现在每个贫困户家都有了适合自己的产业,有的家里养的毛驴已经成群;有的成了村里的保洁员和护林员,挣上了工资;有的享受到了资产收益分红,有了持续增收的保障。同时,老百姓对精准扶贫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他们知道了扶贫并不是单纯来给他们送多少钱,而是帮着他们改变目前的生产观念以及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的,这是让我最有成就感的事。
记者: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上,您为村里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庞亮:集体经济是一个村整体发展的基础支撑。仅仅帮助一家一户过好日子,是不能够带动全村的老百姓致富的,要想让大家摆脱贫困、稳定增收,村子里就得有主导产业。长春岭村原来没有村集体经济项目,我驻村后就一直和村两委商量谋划,刚好那年村里南山的老树林需要更新,看到县里新生村栽植葡萄效益很好,这给了我灵感。在乡里的协调和帮助下,我们和宝润红酒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了山葡萄种植项目,合作社负责田间管理,企业负责免费提供葡萄种苗,成熟后1.2元/斤保底回收,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让贫困户打工增加收入,每人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里有钱了,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上都有了一定的保障,老百姓也能得到更多的实惠。
记者: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在这方面您采取了哪些措施?
庞亮: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我们设立了产业指导员,不仅给贫困户产业,还要给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帮助联系销售渠道。由于村里土地有限,我们积极落实“牧业再造突泉”政策,鼓励百姓养殖大牲畜,让他们在牧业上提高收入。我们还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实行“积分争星”制度,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现在村屯环境焕然一新,农户都在争当“积分争星”先进户,争创“十星级文明户”,贫困户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主动学习扶贫政策的人多了,邻里之间也和睦了,大家脱贫致富信心更足了。
记者: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庞亮:在这当了第一书记之后,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更深了,因为老百姓带给我很多感动。用一个字形容他们那就是“真”,我们付出一点点,就能得到他们淳朴真诚的感谢和回报,这让我们这些干部特别有劲。我在外面上过学,比乡亲们见识多一些,我想通过我的努力和智慧,帮助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扶贫的过程中,我和长春岭一起成长,我见证了它从最开始的破旧落后,变成了现在这个幸福祥和的村庄,希望在未来的乡村振兴中,我还能继续参与,能在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群众说】
张淑梅(长春岭村贫困户):
庞书记小两口没事就来我家看看,天天这么忙还惦记着我们,有啥事找到他,也没有烦的时候。冬天那会儿家里的井冻了,庞书记听说了立马打电话问我:“井通开了没有?需不需要找两个人来帮着弄?”小两口有次来我家看装药的兜子没地方挂,特意给我买回来两个挂钩,钱倒是不多,但他们的心意让我们特别感动。去年庞书记还帮我们张罗着把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拆掉了,让我们住进了新房,这房子比过去的大,有瓷砖地,窗子也亮堂,冬暖夏凉。现在我老伴有份保洁员工作,家里入股了内蒙古英歌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分红2000元,还有一头母猪,每年卖猪崽能挣3000多元,这日子是啥都不愁了。
杨俊发(长春岭村贫困户):
我们村里算上我有7户异地搬迁户,办理异地搬迁手续必须本人去县里亲自办理。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个小事,但对我们来说真是个大难事,因为我们7户基本上都是岁数大、腿脚不好和不识字的。我们去一趟坐车就要1个小时,而且看见那么多手续和部门就发懵。后来庞书记主动帮我们跑,现在手续都齐全了,10月份我们就能搬进楼房里住了。我平时在村委会里打更值班,除了村干部,数我最了解庞书记是怎么起早贪黑忙工作的,他们经常弄档案材料啥的弄到12点多,工作太认真了,感谢他为我们村里付出这么多。
徐凤武(长春岭村村民):
庞书记租的房子和我家前后院,他真是把自己当村里人,把家都搬到了村里头。这两年村里变化可明显了,这个葡萄园就是为造福我们村百姓的。像我们这么大岁数的省着去外地打工了,每人每天在合作社里干零活就能挣120块钱,也不是那么太累,就是浇浇水、除除草、打打芽子,一年干5个月就能挣2万来块钱。我对现在这个工作特满意,等明年这片葡萄有了效益,我们村估计会变得更好。
燕秀云(长春岭村贫困户):
庞书记忙乎起老百姓的事比自己家的还上心,他入户的时候看见我家锅由于使用时间太长,锅底漏了个洞,第二天就和村长买了一口新锅给我家送来了。知道家里新盖完的房子没钱装修,庞书记就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帮着来装修。我膝盖不好,庞书记就给我介绍健康扶贫政策,让我去做手术,最后9万多元的手术费用,自己才花了4600多元。现在我可知足了,腿也给治好了,也住上新房了,我得把日子过好,不能辜负庞书记他们的努力。
徐凤兰(长春岭村贫困户):
今年4月份那会儿,庞亮和他媳妇吴晶来我们家入户,碰巧我小孙女正在做作业,遇上不会的题她就来问我和老伴,我俩也不懂啊,孩子就挺急。庞书记看到这种情况,也知道村里有不少这样父母没在身边的孩子,和他媳妇一商量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村里办了个爱心小课堂,每周四晚上义务给孩子们补课。这几个月的补习下来,平时特别内向也不爱说话的孙女,现在性格开朗多了,成绩也往前进了10多名。这庞书记他们是真挺好,对我们实心实意的,在村里没有哪个老百姓说他一个“不”字的。
马文秀(长春岭村党支部书记):
庞书记是个80后,比我孩子还小一岁,刚来的时候,觉得他岁数小,干不好啥,对他没报太高期望。但是通过后来的相处,让我们对他印象改变了不少,这孩子有啥事都跑在前面,能和农村人打成一片,是个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轻人。2017年7月下大雨,那时候我们村民孙河家的房还是个危房,屋里进了水,庞书记担心发生危险,冒雨组织铲车和人过去抢险、帮着搬东西,直到村民安全搬离,一个年轻孩子能吃得了苦,把百姓安危时时刻刻放在心里,我们挺佩服他的。
【看明天】
今年开春,突泉县开始土地轮作项目,长春岭村抓住这个机会,动员村民将村东的坡耕地调整实施轮作项目。如今,试种的1000亩大豆长势良好,每亩地能享受国家补贴350元,种植户增收效果非常明显,轮作项目对于地力的恢复和保护也有很大益处。这几天,庞亮正和村两委班子核查山坡地面积,准备明年增加4500亩的轮作项目,改变村子玉米“一粮独大”的现状,让更多的百姓从中受益。
与此同时,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长春岭村的655亩葡萄明年即将迎来盛果期,预计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带来至少50万元的纯收入。村集体经济壮大后,庞亮计划将这笔钱用于基础设施维护、公共服务完善,切切实实让这一成果惠及到每位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