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妙笔精妆宜居青城
内蒙古新闻网  19-09-25 16:47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美丽青城一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塞外青城呼和浩特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作为自治区首府,我市在城市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绿色建筑、清洁能源、供热供气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形象,为市民生活创造出宜居新环境。

  城市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要发展,道路是大动脉。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市城市发展驶上了快车道,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呼和浩特以建设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为目标,着力打造“市内大循环、外围大辐射、区域大联通”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形成以二环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多层次立体化的路网格局,实现了中心城区通往外围区或直达快速路干线道路的连通性和可达性,极大地缓解了城区车辆的交通拥堵。

  截至目前,我市的城市桥梁、通道共有160座,其中互通式立交桥9座、跨河桥51座、立交桥18座、人行天桥52座、公铁立交桥17座、下穿通道3座、人行过街通道10座。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使城市的交通更加方便快捷。

  目前,全市道路共954条,总长度约1523公里,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为5.82公里/平方公里,城市道路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纵横交错、四面辐射。正在建设的地铁1号2号线,三环路工程,昭乌达哲里木路、巴彦淖尔路、金海路、金盛路改造提升工程,云中路新机场连接线工程等一大批工程建成后,将形成多元化综合交通体系,使市民出行更加畅通便捷。

  快速路北口立交畅通南北东西

  成吉思汗大街

  随着首府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亮化工作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的亮化提高了城市夜间环境质量,保证了车辆和行人夜间活动安全,同时也勾勒出城市夜晚精美的轮廓,提升了城市形象,带动了旅游与消费,大大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

  70年来,我市城市亮化工作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寥若星辰发展到现如今的灿若繁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18年,我市路灯总量已达到51978盏,数量超过1997年的5倍之多,主干道、次干道装灯率达100%,亮灯率达98%,小街巷亮灯率达96%,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控制。截至目前,我市楼宇亮化达到499栋,楼宇亮化为城市夜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每当夜幕降临,霓虹灯梦幻般地闪烁,楼体装饰与现代化的街道有机结合,一派现代化都市夜景。

  住房保障,让居者有其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显著,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共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6.18万套,面积2125.71万平方米。累计发放廉租房补贴1.5亿元,补贴家庭达到7.59万户次。其中,建设廉租住房0.97万套,面积45.43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64万套,面积207.73万平方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5.95万套,面积639.66万平方米;结合城市棚户区及城中村项目改造15.62万套,面积1232.89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41359套,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改造惠及居民约45万户,面积2818万平方米,投入资金62.37亿元。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各类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本着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统筹兼顾、综合改造的原则,大力实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实现全市城中村居住生活环境的普遍改善。到“十三五”期末,将基本实现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向最终实现首府市民“住有所居”的目标迈进。

  绿色建筑,引领新生活

  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打造宜居首府、绿色首府、生态首府为目标,按照《呼和浩特市绿色建筑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全面推进我市绿色建筑发展。

  目前,我市绿色建筑项目共有87项,总面积共466.45万平方米。其中获得标识的绿色建筑34项,累计标识绿色建筑总面积372.45万平方米;公建执行绿色标准的共53项,总面积98.52万平方米,其中三星级设计3项,建筑面积25.37万平方米。这些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为我市绿色建筑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亮化工程让城市夜景更迷人

  正在建设中的呼和浩特新机场就是按照创新绿色的发展理念进行设计的。据介绍,呼和浩特新机场是全国民航“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机场设计到2030年旅客吞吐量达2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2万吨的目标。呼和浩特新机场定位为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一类航空口岸机场、首都机场的主备降机场、区域枢纽机场,是连接中国与蒙古国、俄罗斯、亚太区域和欧洲的重要纽带,是中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呼和浩特新机场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首府经济的首位度和国际化程度。

  清洁能源,还青城一片蓝天

  70年来,呼和浩特的燃气事业从无到有,从最初呼市焦化厂的人工煤气发展到现在以管道天然气供应为主、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为辅的供气格局,城市天然气管网总长度3305余公里,2018年供气总量达72898万立方米,城市居民用气普及率96.82%。在保障居民用户供气的同时,呼和浩特积极扩大供气规模和拓展天然气应用领域,全面建设CNG汽车加气站,积极推进煤改气工程。清洁能源的应用,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促进了青城的蓝天绿地工程。呼和浩特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着首府燃气事业建设重任,经过30多年的努力拼搏,在燃气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果。目前,呼和浩特中燃公司拥有各类燃气用户80余万户,燃气采暖面积370余万平米,城市天然气管网总长度3200余公里,城区建成CNG汽车加气站15座。

  据介绍,2000年,首府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道路改造为契机,全面开展天然气城市管网建设。利用3年的时间,建成基本覆盖整个城区的地下燃气管网,为天然气入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11月8日,成功将长庆气田的天然气接入我市燃气管网,实现了引天然气入呼的发展目标。在大力发展居民用户的同时,扩大供气规模和拓展天然气应用领域,积极开拓燃气采暖市场,引进燃气直燃机,使我市的宾馆、酒店逐步改装或新建了燃气中央空调系统;引进独立性居民住宅用壁挂炉,使居民的采暖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与燃煤相比,燃气采暖无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大大降低,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呼伦路跨小黑河桥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推进煤改气工程,为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作出贡献。从2013年起,呼和浩特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拆并和燃气化改造分散燃煤锅炉房,通过3年的时间,已累计完成135座分散燃煤锅炉房的改造工作,全市燃气供热面积达到3100万平方米。

  城市供热,温暖千家万户

  从供上热,到供好热;从按期供热,到提前供热,首府的供热工作温暖了千家万户。

  近年来,我市供热事业飞速发展,大力兴建供热设施,提升供热能力。城市供热以保障人民群众采暖需求和改善大气环境为目标,全面推广普及清洁能源,完善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热电联产为主、清洁能源为辅,多热源互补的供热格局。

  目前我市供热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为热电联产供热、燃煤锅炉供热、燃气供热、电供热,总供热面积为14417万平方米。

  今后,我市将大力发展热电联产,配套建成一批供热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改、扩建提高现有金桥热电厂、金山热电厂的供热能力;通过引入京能盛乐热电厂、旗下营热电厂、大唐托县电厂、国家电投赛罕区热电厂热源,增加热电联产供热能力。同时对供热管网进行改造,实现区域间热网互联互通,保障运行安全,提高供热质量。(呼和浩特日报记者刘丽霞文/图)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