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的保存期长,市场容量大,生产周期短,投资见效快,而且不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大型厂房设备,经过专业培训,妇女和老人都能很快上手。”土默特左旗善岱镇党委书记李跃卿对记者说。
“如今,香菇已经成为我们为村民们谋划产业脱贫的主要产业。”李跃卿手指着远处的一片香菇种植大棚喜滋滋地说。
善岱镇位于土左旗西南部,土地盐碱化严重,水利条件设施落后,土地收入微薄。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38户1571人,约占土左旗总数的三分之一。近年来,善岱镇根据镇情实际,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
“一排放九棒香菇菌棒,这样距离均匀合理,保持通风,不会因为一棒菌生病而感染到其他菌棒。”在善岱镇善岱村的香菇种植基地里村党支部副书记胡占军正在大棚里忙活着。
他向记者介绍,善岱村香菇种植项目占地150亩,投资600万元,建成蘑菇大棚39栋。今年4月上旬菌棒开始出菇。截至目前,毛收入200万元,香菇主要销往呼和浩特、包头、河南等地大型蔬菜批发市场。
看着长势喜人的香菇,胡占军忍不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情况,预计年底毛收入300万元左右,纯收入80万元,并且能解决就业人员20多人,其中包括精准扶贫户10人。
现在,善岱镇将蘑菇产业做成善岱镇扶贫支柱产业,拟投资600万元占地100亩的二期项目已经开始筹备,项目完成后将续建大棚60栋,制作菌棒70万棒。此外,善岱镇兵州亥村、董家营村、北淖村也将启动蘑菇大棚建设。
近年来,依据各地实际情况,我市大力培植发展食用菌、马铃薯、设施农业、小杂粮、紫花苜蓿、甜玉米、草产业、扶贫林果基地以及奶牛、肉羊、肉牛、肉驴、生猪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在脱贫攻坚的路上,首府着力下好“产业扶贫”这盘棋,照亮脱贫致富路。
在朝号利村的扶贫肉牛养殖基地里,村民们正在忙着给肉牛喂饲料。这是朝号利村用现有羊舍实施肉牛、肉羊育肥养殖项目,去年养殖育肥已全部销售,朝号利村67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971元。今年扶贫养殖基地养殖肉牛72头,预计年底收益20万元。
不久前,内蒙古新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与大岱村合作,租赁村里绒山羊养殖基地作为羊绒种山羊培育改良,租赁合同期为5年,年租金13万元。这种发展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可以引导有意愿的养殖户,通过企业托管山羊养殖,农户通过代养育肥增重、企业回收,增加农民收入。
首府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提升脱贫成效的根本举措,不断拓宽产业扶贫思路、探索扶贫途径、创新扶贫机制,通过扶持农户、农村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等方式实施产业扶贫,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构筑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合作模式上,鼓励扶持贫困户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兴办产、供、销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地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在利益联结上,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订单种养、保底收购、共建基地、入企打工、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提升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产业链条上,通过参与产业生产、加工、销售、流通、供应等领域,提升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长期受益。(记者杨彩霞)
原标题:首府精心布局走活“产业扶贫”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