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燃烧的火炬——追记清水河县五良太乡青豆沟村原党支部书记云二召
云二召
翻开村委干部简历,上面写着——
“姓名:云二召。1960年7月出生,1978年2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9年1月25日(农历戊戌年腊月二十),清水河县五良太乡青豆沟村支部书记、蒙古族村干部云二召在工作中病逝。
——他因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亲人、群众、倾尽心血的这方土地。
群众对他的突然长辞难以接受,纷纷以各种形式悼念他。
云二召用勤劳的一生奉献、守护生养他的这片土地……
支部活动室里的缅怀
五良太乡,青豆沟村服务中心。
支部会议室里还有云二召的座签,每当开会时还要把座签摆上。可是,支部书记云二召永远不会再出现在这里了。
——他的身影,定格在夕阳西下、护林防火回家的路上。
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局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云文俊介绍:“我是2018年3月25日驻村来的。对于云二召,不仅要宣传他,还要学习他,他是基层一线的典型,身上有许多闪光点。他给我的总印象就是一心为公,公道正派,执行力很强,不耍花架子。这座占地400平方米位于二层楼的服务中心是去年建起来的。为了建这个党员活动室,他既当指挥,又当战斗员。需要修整摊平土地的时候,他开来自家的装载机。活动室的电线缺了,水龙头缺了,他就从自家拿来,从不计报酬。”
云文俊接着说:“直到去世前,云二召还承担支部清洁员、烧锅炉工义务。每天大家还没起来的时候,他就推开门,给倒尿桶,将宿舍、活动室里里外外打扫个遍。快到中午了,还要给大家备饭,天天如此!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云文俊的双眼泛红了。
在村委干了27年的老主任杨全介绍说:“二召是个正直人,办事公道,事业心强。在云二召带领下,1992年至1993年在碾房沟、后沟两个自然村组织淤地,淤出了400亩高产田。1995年,在前窑村改良出土地80亩。1996年,他在大圐圙平整土地800余亩,2001年配套了灌溉设备。这些都是他近年在改造土地上的功劳。这些改造好的土地都承包到了农户,大家普遍受益。”
在大家的心里,云二召公道正直,充满能量,又是一名做出许多业绩和贡献的共产党员。事业正干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他去世了,这是青豆沟村委的极大损失。
老支书努力工作过的地方
云二召的大儿子云文清介绍:“父亲说,农民种地不养牲畜是不行的,我们追求的是以畜养田,以田养畜良性循环的绿色种养产业。肉牛养殖场里的100余头牛和8000余只羊产的肥按每亩3立方施肥,可以满足大约2000亩土地用肥。”
刚建肉羊和肉牛养殖场的时候,缺乏资金,云二召贷款60余万元之后开始创业,购置种牛、种羊,盖好圈舍,发展畜牧养殖。利用畜牧养殖场的便利进行育肥,还帮助周边养羊户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肉羊。
而在放置机械的场院,一台台农业生产机械摆放整齐有序:有大小型拖拉机4台,有马铃薯播种机、中耕机、收获机、打药机、玉米播种机、打捆机、自走式粉碎机、撒肥机、联合整地机等,这些机械总造价达200万元。基本实现了从种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
机械化既节省劳力,又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通过机械化作业数量的增加实现经营利润的增加。
站在全村高处的土坡上俯瞰。
——青豆沟村委位于清水河县最北端,与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29号、23号、万裕号村毗邻。村委10个自然村,户籍人口456户,1339人,常住人口203户,466人,总土地面积有18000余亩。
上世纪90年代,村里都通了电。18000亩的耕地中,有7000余亩能实现节水灌溉。2018年,实现土地流转6000余亩(包括向县外承包)。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203人。现已基本实现脱贫。
清水河县森林公安局付忠堂回忆说:“拼命三郎式的工作方式,肯定对云二召的身体造成损害。我看到他时长用手按压肚子,劝他去查查,他说等忙完的。过年之际,干旱少雪,防火形势异常严峻,每天有大量的巡护工作。直到噩耗传来的头一天,他的手机还准时上报了当天的工作情况……”
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回忆起创业初期,云文清说:“我爸对我们子女很严厉的,虽然从未打过我们,但我们能感觉到他的威严。我们姐弟三个在他的影响下,都很积极上进。”
“那是2009年时,父亲做了胃切除手术,我当时在呼市物流公司工作,隔一段时间就被父亲叫回村里,因他有病,待在村里,他就和我商量村里种养殖业的事。2010年,购买了机械,种了510亩地。此后一直发展,到2018年,土地流转种植面积达2000亩,养羊规模达到8000只,养牛达到90头,去年一年农业总收入达到200余万元。”
“通过父亲的带动,现在全村有种植大户5户,2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10余户。2016年,还投资700余万元,建成甜玉米加工、储存厂。我们致富时,也引领了群众致富,通过订单农业、雇佣劳务等,周边群众也增加了收入。”
不到10年功夫,云二召带领孩子们走上了高水平的致富之路。
村里一些有头脑的年轻人纷纷效仿他的做法,现代农业在青豆沟村已经形成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周边乡镇、旗县农牧业发展,形成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他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先领航、先试飞,形成成功模式后,引领大家跟着干、一起致富奔小康。
2017年,实施精准扶贫项目后,有150余户农户搬迁到白旗窑来,根据迁出村民的实际情况配套产业,发展葡萄种植。
经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研究,共同投资,由云二召的合作社带动,建成葡萄种植基地。通过雇佣劳动力实现农民就业增收,另外让农民掌握适用技术,扩大产业。
“他是一把燃烧的火炬”
云二召在康堡村住的家,是4间石窑洞和2间平房。院落宽敞,屋里干净整洁。他的妻子刘翠女拿出他的一摞摞奖章、奖牌。
——有一件遗物,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时传递的火炬。这把火炬大约有73公分长,上面的祥云图案特别喜气,上面还有五环图案,“2008北京奥运会”字样。
云二召的大儿子云文清捧着火炬久久不能放下。
“当时清水河火炬手只有两位,他是农民代表的火炬手。”
“嗯!我不仅把他作为文物,我更要把他作为一种精神来珍藏。我爸,他就是一把燃烧的火炬。他奉献、燃烧了一生。火炬就是他的精神象征!”云文清凝视着火炬,好像是与父亲对话。
早从1993年开始,那年云二召刚担任青豆沟的支部书记。奖章一直排到2017年,大约有20余本。其中有几项非常特别:“呼和浩特市劳动模范”、“自治区劳动模范”。
此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文明家庭”“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奖章。他还是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
云二召的妻子说:“他一辈子就三个爱好,爱树、爱土地、爱牲畜(养殖)。他病逝后,村里的人都来送他,有的还专门从外地赶回来……”
驻村书记云文俊说:“我们要以云二召书记为榜样,继续把他想干的事干好,抓党建、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继续发展,让群众生活越过越好,这也算告慰他一点吧!”
他身上聚集了很多角色:农民、共产党员、支部书记、父亲、家长、护林员、火炬手……
——随着他的去世,已成为永远、永恒。
薪火相传
2019年4月23日,青豆沟村会议室。村党支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在村党员全部参加会议。大家全票通过,一致推选云二召的二儿子云文龙为青豆沟的新一任支部书记。出生于1983年的云文龙已近不惑之年,大家推选他,充分展示了对他的信任。
——这是青豆沟村委新的起点,又是一任支书接着一任干、薪火相传,传承发展的新起点。
人们拭目以待……
突然想起那把火炬。它没有熄灭,它正在燃烧。
火炬会将光明、启蒙一直传递下去。( 记者于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