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克石:农业生产硕果累累麦薯飘香
内蒙古新闻网  19-10-11 10:04  【打印本页】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

  牙克石市农业生产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探索、进步、改革、发展的曲折道路,在思变中突破,在改革中创新,在发展中提质,实现了历史性飞跃,迈上了新台阶。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牙市农业生产由单一的以粮为纲的种植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牙市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1988年后的30年,根据市场需求,逐年调整完善种植结构,不断增加大麦、马铃薯、油菜、蔬菜等饲用作物和加工型作物的种植面积,特别是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形成牙克石马铃薯种薯品牌和商品薯基地,在山东、辽宁等地占据了一定的销售市场。同时,大果沙棘、中草药、食用菌等特种种植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为更好调整完善种植结构提供了新方向。

  牙市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科学支撑、企业带动的发展思路,走出马铃薯种薯引、育、繁、推、销、研、储一体化经营路子,马铃薯种薯产业全链条形成,成为内蒙古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牙克石种薯区域品牌逐渐打响,在市场竞争中博得话语权、定价权、主动权。经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和用心打造,牙克石市已成为内蒙古乃至全国放心种薯的标杆、高端种薯的代表、认证种薯的样板,成为呼伦贝尔市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和国家10个良种繁育基地县之一。多年精心研发和培育的兴佳2号、中薯5号、早大白、大西洋等20余种具有退化轻、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的优质脱毒种薯产品不断成熟。 2019年,该市马铃薯种植面积28万亩,其中种薯10万亩,马铃薯总产量预计超过60万吨,产值将达10亿元,直接带动劳动就业1.6万人,为新增就业者增加收入近5000万元。水飞蓟、赤芍、返魂草、柴胡等中草药种植面积达6万亩,年均效益达5000万元以上。生物制药、道地药材种植加工双轮驱动的“北国药都”产业模式初步形成。已过甲子之年的童金玲,是牙克石市金玲农牧场的负责人,更是牙市农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多年来,金玲种植结构从小麦油菜为主到现在的以中草药为主,养猪、养鸡、养牛、养鱼,多种经营项目遍地开花。童金玲介绍说,今年的效益是最好的一年,种植的中草药返魂草供不应求,生猪出栏价格也再创新高。牙市农业机械化事业也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截至目前,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万千瓦,农业机械保有量达6396台,机引农机具5453台套,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达95%以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7年,牙克石市被评为全国第二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家、也是呼伦贝尔市第一家获此殊荣的旗市。此外,牙市畜牧业发生了质和量的双重变化,牧业格局渐趋科学、合理,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逐年增加,牧民人均收入逐年攀升。特别是2002年以后,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原始粗放、单一的饲养模式转变为集约化、规模化、全舍饲的饲养方式。从小规模、大群体的经营模式向建立小区、示范园区、产业化方向发展,畜牧业经济成为牙市经济的支柱产业。( 郑荔枝 韩晓萍 王海英)

  


[责任编辑: 白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