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名从何来?
内蒙古新闻网  19-10-11 20:33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坐飞机来呼和浩特的人首先要降落在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这个机场为什么以“白塔”命名呢?

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图片来源于内蒙古新闻网

  原来,白塔机场周边有个村庄叫白塔村,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17公里处,辽金元三代的丰州城址也位于此。古城内有一座藏经塔,名为“万部华严经塔”,塔高55.5米,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的砖木塔,整个塔体,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在此矗立了近千年,此塔塔身白玉生华,银光闪闪,驰名青城,人们称之为“白塔”。

  白塔是大明寺建筑群的一部分。八角七层,砖木结构,塔座为莲花瓣栏杆,塔内设有螺旋形砖梯,可以登顶。每逢碧空万里,白云轻浮时,千年古塔就像一柄雪白的利剑直刺蓝天,于是大自然亲手绘制的这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景画,就造就了“呼市八景之一”的白塔耸光。

  白塔深受百姓关注,正因为这样,在民间就有了关于白塔的种种神奇的传说和故事。据村里老人讲:“相传,以前在白塔的顶端,住着一只全身长着金色羽毛的大公鸡。它每天总是第一个打鸣,随后才是附近村落的公鸡报晓,人们便开始一天全新的生活。有一年,一个外地的阴阳先生路过这里,无意中看见了白塔上的金鸡,他心想,这荒凉的塞外草原竟然会有这样的宝贝。惊奇之余,这个人就动了歪脑筋,觉得何不干脆把这只宝物偷走?于是,这个家伙便寻来了当地一种叫沙蓬的无根草的草粒和露水当作诱饵,准备好了大网伺机捕捉。有一天,就在金鸡出来觅食时,他支好了大网,就在金鸡快要钻进网内觅食和饮水时,这个阴阳先生还没来得及收网,当地一个村民恰好看到了这一幕,他大喊一声,阴阳先生的手一哆嗦,网跑偏了便没有网住金鸡,而受了惊吓的金鸡也一下子飞走了。”从此,白塔上的金鸡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

  白塔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它丰富离奇的民间传说上,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古时候,辽代白塔所在地是丰州富民县繁华的村镇,从史书“人民炽盛,牛马遍野”的描述,就可窥见当时的盛景。当时,这里的商家鳞次栉比,交易牛马、经销布匹,各类商业活动数量繁杂。时至今日,临街店铺的栅栏和门前的石阶遗迹,依稀可见。但谁也不会想到多年以后一座市声嘈嘈、车水马龙的古城竟荡然无存,往昔香火不断的古寺被夷为平地。唯独白塔不论朝晖夕照抑或风雪严寒岿然不动,这千年的古塔历经风雨依旧雄伟秀丽。

  时过境迁,白塔村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白塔村的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相应地丰富起来,但人们最难忘的还是四月二十八的庙会。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八庙会,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赶集,唱戏的、耍把戏卖艺的、拜佛许愿的,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而白塔千年如一日,站立如端庄少女,目眺远方。(文/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坤 实习生梁艳琴)


[责任编辑: 魏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