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各个层面有序开展。学习革命先辈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内蒙古的革命斗争和建设新中国的进程中,有许许多多值得怀念和学习的革命先辈,张如岗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英名和功绩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敬仰。今年是张如岗同志诞辰110周年,缅怀他的丰功伟绩,继承他的革命精神,是我们难以割舍的情感,也是我们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职责。
张如岗同志是内蒙古五届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绥远省公安厅首任厅长,内蒙古检察院首任检察长。
张如岗同志(以下简称张老)1909年10月18日出生于陕西省佳县木头峪王宁家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即参加了革命活动。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张老的生平紧紧与“革命斗争”“出生入死”8个字相伴相随。
一、追求真理,走上革命道路
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西岸,榆林市东南。东与山西临县隔黄河相望,西与米脂县相接,南与吴堡县山水相连,北与神木县毗邻,西南与绥德县相依,西北紧靠榆阳区。在金、元、明、清四朝称葭州,民国时改称葭县,新中国成立后,1964年改为佳县。以前,这里自然条件差,土地贫瘠,沟壑纵横,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十分贫困。但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红色的土地。胡宗南围剿延安,毛泽东同志转战陕北就在佳县住了94个日日夜夜。歌曲《东方红》就是出自这块土地而家喻户晓;许多党的优秀干部从这里走出,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张老就是其中之一。
张老一家几代人中没有一个识文断字的。为了改变家族的面貌,祖父倾家族之力供张老这个长孙进了私塾念书。张老刻苦学习、不负众望,完成了4年学业,顺利考入店头镇高等学堂,上了高小。
上高小期间,学校校长和一名教员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和共产党的主张,张老深受启发。1925年初,学校成立了学生自治会,之后,又建立了党的组织。张老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副主席。张老和学生自治会向学生传阅《新青年》《每周评论》。经过校长和老师的宣讲,张老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认识到只有推翻旧制度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张老在刻苦学习功课之余,认真阅读马克思、列宁的文章,从共产党员教师那里受到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的影响。在学生自治会和张老的带领下,学生们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打出了“反封、反帝、打倒军阀”的旗帜。
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动当局立即出面干预,并责成校方严加管控学生。1926年下半年,经党组织派遣,张老回家乡宣传革命思想。张老和张达志(解放军炮兵原司令员)、张俊贤(宁夏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等人在家乡宣传人民当家做主和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地主阶级是怎样剥削压迫人民的,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张老除担任学生自治会副主席外,还参加了农民协会,把反封建、反军阀、反帝国主义和打倒土豪劣绅运动结合起来,形成了很大的革命声势。
有压迫就有反抗,有剥削就有抗争。贫苦农民在张老等人的影响下,踊跃地加入到革命队伍之中。农民协会不断壮大,打土豪分田地群情激昂,张老在追求真理的信念中走上了革命道路。
二、坚定信念,坚持革命斗争
1927年4月5日,张老在佳县教育局长杜嗣尧和高锡爵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6月,佳县县委成立。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可是国民党右派已背叛了革命。蒋介石在上海、武汉等地开始清党(清理共产党),并提出了“宁可错杀一千,也不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全国到处是黑云压城,一片白色恐怖,党的组织和人员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张老和张俊贤在紧要关头不顾个人安危,通知其他党员躲避敌人的追杀,保全了一些同志的性命。
1927年下半年,党组织传达了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和全党今后的工作重点,把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放在了首位。
1928年初,党组织派张老回家乡发动群众,并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为党组织做联络工作。张老秘密宣传革命思想,物色培养革命积极分子,壮大革命力量,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做了深入细致的铺垫工作。
1927年到1934年是大革命失败后最艰难的时期,也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屠杀革命者最凶残的时期。张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与敌人周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3年6月,中共陕北特委在佳县召开第四次扩大会议,决定由秘密斗争转为公开斗争,由一般斗争转为武装斗争,组织工农武装力量,创建工农红军,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1934年初,佳县县委根据会议精神,依靠贫农,团结中农,在张老带领下广泛宣传党的政策,把土地分给农民,使农民在经济上翻身,政治上解放。7至8月份,佳县成立了工农红军陕北第6支队,张老由此加入了红军。入冬之后,国民党疯狂地围剿苏区,大肆迫害共产党员,反动当局和国民党井岳秀的86师悬赏1000大洋追捕张老。但是,他们屡屡落空。革命者自有天佑。这个天就是天理,这个天,就是人民群众。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组织安排张老等人撤离佳县,转移到吴堡,之后又到了清涧县。在清涧县,张老等人被编入红军第6支队。为了集中优势力量打击敌人,红4、5、6支队编为红军第25纵队,在与敌人周旋的同时,帮助清涧县搞土改、打土豪,给农民分了田地。
1935年4月,佳县县委派张老去西北党校学习,从理论上提高干部的文化素养和战术水平。学习结束后,张老被派往延长县工作,之后又回到了红25纵队6支队任党支部书记。
在反围剿斗争中,红25纵队与敌人展开游击战,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不断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壮大自己的队伍。
1935年冬,党组织派张老和张鹏图(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张俊贤回到佳县,继续做隐蔽斗争。那时的佳县,党组织都已被破坏,白色恐怖密布。张老等人走村串户,秘密宣传党的政策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消息,鼓舞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政府展开斗争。
1936年3月,刘志丹同志率红25军到达绥德县,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为了保卫党中央、毛主席,保卫陕北人民,扩大革命根据地,组织上派张老又回到了红25纵队。张老在转战陕北的过程中,与刘志丹同志有过几次接触。刘志丹同志是黄埔四期生,红军的优秀将领,果敢睿智,意志坚强,每次接触都使张老受到很大的激励和鼓舞,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决心。
张老在部队和地方担任不同职务,工作繁忙条件十分艰苦,不幸患上了伤寒,发烧不退,腹泻不止,以至不能行动。组织上将张老安排到一家堡垒户,又安排了一名叫志狗的红军战士照料。几个月之后,张老奇迹般地得到恢复,可志狗同志却患上了伤寒,而且很快就病逝了。张老极其悲痛地掩埋了志狗的遗体,标上记号;解放后,张老亲自将志狗的遗骨护送回他的家乡。
1936年10月,张老被派到神府特区任保卫局侦察部长,负责保卫党的组织、对敌斗争和侦察敌情。1937年冬,保卫局改称神府政府保安科,张老任侦察股长、党总支书记。
三、抗战岁月,倾力民族解放事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陕甘宁边区成立了以林伯渠为主席的边区政府。1937年11月,组织上派张老回佳县任县委执行委员、除奸部长,负责及时掌握国民党县党部、政府和警察局的情况,打击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活动,保证抗日工作顺利进行。1938年3月,张老被派往佳县北区任区委书记、八路军民运股长,公开身份是八路军驻军代表。
1939年10月,张老来到绥德县特委社会部任干事。1939年11月张老由社会部调到保安处,这时结识了保安处的李启明同志(云南省原第二书记),张老任侦察科长、党总支书记。在解放区实行“三三制”和民主政权建设中,张老不遗余力,为解放区的建设贡献了力量。
1941年至1943年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日伪军对解放区进行围攻,国民党对解放区实行封锁,陕甘宁边区物资十分匮乏。党中央、毛主席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边区展开。1942年张老与战友刘素梅相识,组成了革命家庭。白天紧张地工作,晚上刘素梅同志纺线,张老锄地、砍柴,为完成自己的任务指标,披星戴月,有时干脆通宵达旦,受到了组织上的好评。
实践中锻炼干部,学校中培养干部。1942年11月,绥德县特委派张老去西北党校学习,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1943年底,张老由党校毕业被派往陕甘宁边区干部科任干事、保卫处党总支委员。当时正延续1941年开展的党内整风运动,一些干部被隔离审查。张老接手此事后,对被审人员进行调查走访,及时做出审查结论,解放了很多战友和同志。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正值人民群众欢庆胜利之际,国民党已磨刀霍霍,准备挑起内战。为了应对紧迫的形势,党组织派张老到晋绥公安总局工作,任晋绥公安训练大队大队长兼党总支书记。
四、解放战争,为人民再立新功
1946年5月,国民党挑起内战,解放战争全面展开。
晋绥军分区副司令员周士第率部围攻宁武县城,张老带领刚组建的公安队伍组成“支前工作队”。攻克县城之后,张老又协助宁武县建立新政权。政权建立后,张老又到山西怀仁县,任县委常委兼公安局长。
为了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1946年底怀仁县设立了口岸,将大量物资运往解放区和前线,包括延安在内的解放区,很多物品都是由怀仁运送的。怀仁县的工作经验得到了时任晋绥边区军区司令员贺龙和晋绥中央分局书记李井泉的认可和表彰。
1948年初,张老任怀仁县委书记兼大同、怀仁支队政委。张老遵照党中央指示,积极开展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了土地,翻身做了主人。
1948年8月,组织上派张老到绥蒙公安局工作,任局党总支书记兼行政干部科长。这里的情况比较复杂,国民党残存势力经常出没,公安局内部机构尚不健全,干部严重缺员,“三查”中审查了一部分干部等待结论。张老接手这些工作后,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克服“左”的思想,为受审查同志作了结论,使他们放下包袱,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1948年9月至1949年初,杨成武将军率华北野战军3兵团与西北野战军8纵相互配合,发起了解放绥远的“绥察战役”,绥蒙公安局派人前去助战。解放军一路凯歌高奏,解放了丰镇、集宁、清水河、和林等地。张老带领部分公安人员进行剿匪,恢复社会治安,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和平解放绥远的战略方针。1949年5月,张老在绥蒙公安局长会议上宣读讲解了“绥远方式”的内容,部署了今后的工作,为绥远和平解放做好了思想准备。
1949年6月,成立了由高克林为书记、苏谦益为副书记的绥远省委领导班子;绥蒙政府亦更名绥远省人民政府,杨植林同志任党组书记、省政府主席,张老任党组副书记。此后,绥蒙公安局更名为绥远省公安厅,张老为首任厅长。
为了保证“绥远方式”的实现,张老带领公安战线的全体同志一手抓解放区、一手抓敌占区,全面清理国民党“军统”“中统”特务分子的破坏和阻挠,牢牢把握局势的走向。1949年9月19日,以董其武为首的绥远军政当局,在绥远省银行包头分行礼堂宣布起义,并通电全国。
全国解放后,中央成立公安部,罗瑞卿同志任部长。张老带领省公安厅有关同志及时向罗瑞卿同志汇报了绥远的情况,并带回了罗部长关于绥远公安工作的指示。张老认真贯彻公安部的指示精神,重点保证新政权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安全,将敌特分子的破坏和暗杀活动消灭在萌芽之中,为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12月27日,经中央批准,绥远省军政委员会成立,傅作义为军政委员会主席,副主席有高克林、乌兰夫、董其武、孙兰峰和委员16人。1949年12月2日,绥远省人民政府与国民党绥远省政府合并,成立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是董其武,副主席有杨植霖、奎璧、孙兰峰,委员22人,张老是委员之一。
绥远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反动政权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千方百计破坏新政权的政策实施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定。他们派遣特务破坏群众的生活生产,暗杀革命领导干部和起义有功人员,更有甚者拉起队伍和新政权对抗。张老组织公安力量配合剿匪部队将其彻底消灭,使新政权得以巩固,人民生产生活得到了保障。
五、新中国建设,呕心沥血、奉献终生
全国解放后,大陆残留的国民党特务、反动党团骨干、恶霸、反动会道门头子等有200万之多。从1950年春季到秋季就有4万多名党的干部和群众积极分子惨遭杀害。1950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纠正“镇压反革命中宽大无边”的偏向,对死不悔改和与人民为敌的反革命分子,予以坚决镇压。1950年11月,绥远省召开全省公安会议,省政府主席董其武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为了协同好镇反工作,成立了以董其武为主任,杨植霖、张老、孙兰峰、周北峰为副主任的镇反委员会。
按照党中央的通知精神,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放手发动群众,镇压反革命运动在绥远省全面展开。在张老的带领下,严格掌握中央政策,对起义人员划清起义前后界线,对少数民族中的反革命分子适当放宽,对民愤不大者适当放宽;重视调查实据,严禁逼供信,使镇反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为保卫新政权、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创造平和安康的环境作出了贡献。
绥远和平解放后,公安战线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改造旧人员、各种罪犯,使之成为新人。1951年成立了新生公学,学校主要接收全省各地送来的国民党党部、盟市国民党的负责人,国民党三青团负责人和个别现行罪犯,组织这些人学习我党的政策、方针,提高思想觉悟,认识自己以前的罪行。张老是这所学校的兼任校长,经常到校察看学员的改造教育情况,使学员在思想、改造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于1953年完成了全部任务。
1950年3月,绥远省人民政府提名任命张老为绥远省人民检察署检察长,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张老为绥远省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当时张老是绥远省公安厅长兼人民检察署检察长。1954年3月,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绥省公安厅并入内蒙古公安部,张老任内蒙古公安部第一副部长、公安司令部政委、内蒙古政法领导小组组长。1955年张老告别了几十年的公安战线,迈入了人民检察队伍,任内蒙古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当时的检察机关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机构、培养干部、开展工作。按照上级指示,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审慎选拔干部,依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与公安、法院密切配合,参与了土地改革、减租反霸、镇反、“三反”和“五反”工作。张老深入基层,不辞劳苦,为检察机关的机构建立、队伍建设、人员培训作出了重要贡献。到1955年底,全区各级人民检察院已由1954年的28个发展到90个,检察人员由1954年的208名增加到482名,各项检察业务迅速展开,为自治区司法体制的建立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1958年全国大张旗鼓地推行“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和“取消风”。全区55个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法院合并,许多检察人员被调离岗位。办案时推行所谓“一长代三长”“一员代三员”,检察工作的法定程序被废止,法律监督职能被取消。针对上述问题,1958年4月,张老受自治区党委委派,带领调研小组到昭乌达盟、哲里木盟等地进行调查了解。基层同志普遍认为“公、检、法”合署办公不妥,职责不分、任务不明,更重要的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张老根据基层的反映将调研报告送呈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乌兰夫同志。乌兰夫同志收阅报告后,召集有关部门参加会议,决定立即恢复公、检、法独立行使各自职权,纠正以前不符合法制建设的做法。
1960年9月,自治区党委和政法党组派张老到土默特旗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张老沉下身子,走村串户、访贫问苦,与农民群众拉家常。由于“共产风”“食堂制”“虚夸风”盛行,粮食全部上交,农民家无“隔夜粮”,吃糠咽菜十分普遍,生活困苦难熬。张老及时把情况汇报给乌兰夫同志。乌兰夫同志心情十分沉痛,责成有关部门尽快给农民解决返销粮,绝不能让农民兄弟挨饿。
1965年10月,自治区党委派张老参加“四清”工作,任“四清”工作总团政委兼土默特旗直属机关分团团长。
在“四清”工作中,以1963年5月中央下发的《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即“前十条”,1963年9月中央下发的《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即“后十条”和1965年初中央制定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为指导,认真检查农村中“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的工作进展。
“四清”工作中,中央要求各地主要领导挂帅,深入基层,直到1966年初,乌兰夫同志还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1965年至1966年自治区旱情严重,乌兰夫同志要求,要一边抓“四清”工作,一边抓抗旱工作,革命生产两不误。张老认真落实乌兰夫同志指示精神,带领“四清”工作团的同志一边抓“四清”、一边抓抗旱,打井、植树、建水库,到1966年上半年,已打井400多眼,水库也于1966年5月1日开闸放水。
在“四清”工作中,张老严格按中央文件精神办事,按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开展工作,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
1966年“文革”中,张老被打成“黑帮”“走资派”“乌兰夫叛国集团黑干将”,受到了批判和斗争。由于长时间的精神折磨和肉体上的摧残,张老身患多种疾病,小女儿也受累患病。刘素梅同志带着两个病人四处求医,最终找到兰州的一位老中医,治疗7个多月才使父女二人病情好转。张老趁看病之机,到北京拜见了乌兰夫同志。乌兰夫同志见到张老后,饱含深情地说:“老张,你的情况我都知道了,让你受苦了!你是替我受的苦呀。”张老热泪盈眶,一时哽咽无语。正是“拨开迷雾彩云路,一股暖流润心田”。自此之后,张老的精神面貌恢复得很快,身体也逐步得以康复。
1976年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之后,张老政治上得到了解放,又一次焕发了革命青春。1977年正值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之际,在中央和乌兰夫同志的关怀下,张老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张老先后担任自治区革命委员会顾问、自治区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自治区政法领导小组组长等职务。张老是自治区第一、二届党委委员,一、二、三、五届自治区人大代表。1984年离职休养。
六、高风亮节,学习楷模
张老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大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张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对家人要求严格,从不以权谋取私利。夫人刘素梅1942年参加革命一直在张老手下工作,公安、检察业务熟练,直到离休还是个科级干部。子女都在基层工作,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进步。
张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内蒙古工作的几十年中,张老模范地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统战政策,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干部,深入基层、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对自治区的法制建设、经济建设、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张老几十年如一日,对党忠诚、遵守党的纪律、廉洁奉公、不谋私利、顾全大局、谦虚谨慎、襟怀坦白,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文革”中,张老历经磨难,意志坚强、信念笃诚,对党的信念忠贞不渝,同反党集团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斗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张老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为完成自治区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八五”计划而努力工作,为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法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老的一生,对党忠贞不渝,对共产主义笃信不疑,对工作脚踏实地,对事业一丝不苟,对人民鞠躬尽瘁,对同志充满情意。张老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斯人已乘黄鹤去,唯留英名千古传。
张老一生怀抱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的初心,用自己的热血铸就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
我们要以张老的革命精神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王明为内蒙古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原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