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初心使命】巴根纳:用岁月撰写忠诚 用成绩铭刻人生
内蒙古新闻网  19-10-16 11:20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凌晨2点夜阑人静,伊利集团乳业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却灯火通明,各类设备仪器交杂作响……巴根纳不停地穿梭于各个车间,或与团队探讨方案,或埋头苦干。

  巴根纳,一名成长于草原的蒙古族青年,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怀揣着难以割舍的家乡情缘和对科研工作的热爱,1999年大学一毕业,他就来到了伊利集团液态奶事业部研发部从事研发工作,一干就是20年。

  20年来,巴根纳满怀激情,勤恳工作,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最基层开始做起,一路成长为伊利集团液态奶事业部研发部总监,以超人的毅力和智慧,带领团队攻破一道又一道研发难题,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为中国乳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肩负使命

  “我不仅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研发出优质、健康的牛奶就是我的工作,虽然平凡,却关乎家家户户,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所以绝对不能马虎,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对待。”不管走在哪里,巴根纳总是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那么,什么是优质的牛奶?”

  “通俗地来讲,喝了不难受、不胀肚、有营养……就是优质牛奶。”巴根纳说。

  而早在十几年前,有些人喝了牛奶后并不舒服,反而会产生腹泻、胃胀等不适感。这是因为这一类人群体内缺乏乳糖酶,容易发生乳糖不耐受所致。这在当时的学术界,被认为是一道难以攻破的难题。巴根纳明白,只要能攻破它,整个乳业界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变革。

  攻坚克难

  不出所料,伊利集团很快将这个攻坚任务派给了巴根纳。巴根纳二话没说,爽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并成为了该课题攻坚项目的经理。

  巴根纳深知肩负的重任,第二天就带领攻坚小组分头去往各地查阅国内的专业文献和论文,历时数月,几乎查遍了国内所有的文献,收获却不尽如人意。面对挫折,巴根纳并没有气馁,而是立即调整研究方向,重振旗鼓,把研究方向转向了国外。

  随后的日子里巴根纳成了“空中飞人”,他带领团队到处拜访行业专家,到国外先进的乳制品公司考察学习,常常刚下飞机就钻进实验室,根本舍不得浪费时间倒时差睡一觉。上百个试验方案,2000多次的实验,不断的试错,早已数不清做了多少次方案的比对调整,当时最好的数据是实现牛奶中70%的乳糖水解,而这距离目标远远不够。项目久久没有突破性进展。这块“巨石”也终于压垮了身体素质一向过硬的巴根纳,他不得不入院治疗。

  虽然躺在病床上,巴根纳却始终挂念着研究项目。有一次,巴根纳正在输液,盯着输液管的他,突然灵光一现,赶忙叫来护士拔掉针头就往公司跑。他难掩激动的心情,立即召集队员们开会,告诉了大家自己的发现。“过去我们一直寻求在前处理工段改进技术,后端的无菌工艺向来就是研究的禁地,为什么不可以在无菌段尝试突破呢?就像输液一样,在无菌管路里添加乳糖酶!”

  为了能尽快找到答案,经过反复的实验和论证,巴根纳的方案得到了充分肯定,通过无菌添加乳糖酶工艺,使牛奶中的绝乳糖预先分解成易于吸收的葡萄糖和半乳糖。项目终于有了重大突破。

  成功的喜悦是短暂的,紧接着新的难题又摆在了巴根纳面前。在车间试验过程中,巴根纳发现无菌输送管道总是因为压力差问题,使用一段时间就鼓起一个大包,改了十多次他还是不满意。由于当时的设备都是进口,管道升级十分困难。然而,执着的巴根纳追着供应商一次次地修改管道图纸和技术方案,并提出了伊利的标准和要求。最终,在他的坚持下,国外的供应商升级了管道体系,按照伊利的标准生产备件,老外也不得不为这个年轻蒙古族小伙子的执着与严谨竖起大拇指。

  经过4年的技术攻关研究与工艺配方的研制,“舒化奶”终于问世了,让“乳糖不耐受症”人群也可以喝上牛奶了。

  精益求精

  “科研这条路没有终点,需要不断深入,不断创新……”

  凭借着对科研工作的满腔热情和热爱,巴根纳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他时刻不忘肩负的岗位职责,将科研奉献精神融入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发挥着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大家不断前行、不断进步。安慕希、QQ星有机奶、利乐枕臻浓牛奶、谷粒多等产品相继上市的背后,是巴根纳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坚守。即使担任了液态奶事业部研发部总监,在每一次的新产品试样环节中,他都会与消费者面对面交谈,虚心地听取每一个人提出的意见建议,认认真真地记录在本子上,回去后再一一进行改进,直到满意为止。

  不断创新

  “唯有创新,才能进步!唯有改革,才能发展!”

  面对乳品行业瞬息变化,巴根纳深知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他在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为培养研发创新人员引路子、搭梯子。而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就得采用创新型组织4.0模式。巴根纳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产品研发都采用“市场研发1+1项目管理制”模式,由单个团队完成产品研发的整个环节。而创新型组织4.0模式就是要打破这种纵向研发模式,在产品研发的不同环节,成立专项小组,实行研发环节“端到端流程化”管理,一方面保证了每个环节都有创新点,提高了研发效率,另一方面也让研发人员有更多的精力进行纵向钻研,提高专业能力。

  面对很多人的质疑和不解,巴根纳带领团队仔细研究,充分分析当前组织架构存在的缺陷,最终采取成立专项小组的方式进行团队的升级。如今,在巴根纳的坚持推动下,创新型组织4.0模式已经正式运行了近4年,“端到端流程化”管理成效显著,研发工作迈向了新的台阶。

  2015年,巴根纳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7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工程,2018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荣誉称号……

  耀眼成绩的背后,是披星戴月的忙碌,是日日夜夜的坚守,是与家人的聚少离多,是一根根白发的无言诉说,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满腔热忱,更是一名新时代科研人员的勇于担当。(记者 云艳芳)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