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贫困户摘下“穷帽子”
内蒙古新闻网  19-10-16 21:45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讲述者: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永华村宋印所

  驻村干部又来家中做客了,我赶紧向大家挥手致意,我想给他们看看家里的新变化,于是一会儿指着拖拉机、一会儿指着身后的房子、一会又指着圈里的毛驴,我不停地比划,直到看见他们为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知道他们懂了。

  我是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永华村的村民,患有先天性聋哑,配偶孙继红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我们夫妻二人均属于一级残疾。多年来,身体上的缺陷让我们两个人的生活处于无声状态,压抑、麻木、封闭。全家的收入来源只有12亩薄田,靠天吃饭,没有任何额外的收入,要养育9岁的女儿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我媳妇孙继红的病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能和我比划着交流、做家务、打扫卫生,还能和我上山干农活。但是发起病来,乱打乱砸、疯疯癫癫、六亲不认的情况也是有的,我只能抱着女儿抹眼泪。日子太苦了,我却没有丝毫办法。驻村干部知道我家的这个情况后,经常为我家留意一些好政策,适合我家的就主动争取过来。

  随着扶贫工作的有力推进,2015年我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也频繁入户慰问、了解情况。年底的时候帮扶干部带着一袋面和一袋米来到我家,打开门的那一刻,我感动得差点掉眼泪。2016年,得益于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精准施策,我家的60平方米的房子重新安装了窗户和门,给墙刮了大白,还铺上了地板砖,我们一家人住进了明亮、焕然一新的房屋。

  也是同一年,永华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为我统购了3头母驴,我们一家人都激动坏了,连媳妇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像前来的干部一一道谢。

  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汉子,只是因为被贫困磨平了棱角,被生活压弯了脊梁,没有机会施展自身机会,是扶贫工作的开展和扶贫政策、扶贫干部让我抓到了奋斗的机会。我每天早早起来,给驴添上水和草料,将棚圈打扫干净,给家人做好早饭,然后上地里劳作,整个夏天都遵照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累并快乐着。

  由于饲养有方,2016年底,两头母驴就怀了驹。2017年两头母驴成功产下两头健康的驴驹,我们一家人被喜气围绕着。有收获的日子让我斗志昂扬,就在去年我主动加入了永华村清洁工的行列,脏活累活抢着干,尽管我听不到他人的赞美之声,但是每逢别人对我竖起大拇指的时候,我就会回报我的笑容。

  如今,我家里大小毛驴已经达到了10头,生活过的充实安定、有滋有味。(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弘)


[责任编辑: 孙静华]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