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 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魅力石拐实现“五彩”蝶变
内蒙古新闻网  19-10-17 10:22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石拐区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全市“提档升级、争创一流”为指针,全面落实“生态文旅立区、产业多元兴区、质量效率强区”、“加速融入主城区,打造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转型发展、体制机制活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从“塞上煤城”到魅力石拐的“五彩”蝶变

  近年来,包头市石拐区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全市“提档升级、争创一流”为指针,全面落实“生态文旅立区、产业多元兴区、质量效率强区”、“加速融入主城区,打造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转型发展、体制机制活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从“塞上煤城”到魅力石拐的“五彩”蝶变。

  多措并举推进

  生态高质量修复

  1998年8.9%、2011年27.6%、2019年35.2%,这是石拐区森林覆盖率的数据变化。从人们印象中的“黑色”石拐,到如今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创建绿色化示范城市”,石拐区经过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的生态修复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拐区委、区政府深入实施“生态文旅立区”,实施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项目,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全面清理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工矿企业。推进荒山造林工程,累计投入3.7亿元实施重点林业项目17.1万亩。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累计复垦工矿废弃地及历史遗留损毁土地面积710亩,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开展合作,试种苗木209种,成功筛选耐寒、耐旱、耐粗放管理植物60余种。推进水生态修复工程,投资1.5亿元完成喇嘛河治理工程;投资1.2亿元,推动引水入石工程建设,清理河道131公里,对区域内5条主要河道进行综合整治。

  “生态+”模式促进

  产业高质量转型

  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二五末期的1:89:10调整为现在的1.3:78.1:20.6,石拐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曾经的“塞上煤城”,现在已成功转型为“智慧城市”和“全国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成功引进华西希望欧盟标准生猪养殖项目,实现1.2万头生猪规模化寄养,逐步带动涉农地区家庭农场共同繁荣。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推动亚新隆顺特钢等20家企业完成环保升级和节能改造,成功引进坤达鑫、云海科技等企业,全力打造70万吨高品质特种铁合金基地,光伏领跑者发电项目完成投资19.44亿元,309MW具备并网发电条件。大力发展“生态+服务业”,利用区位交通优势,错位发展城市共同配送物流园区,成功申请自治区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引入企业37家,累计完成投资110亿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逐步形成以五当召旅游区为龙头,花舞人间、花舞宝格特、通航机场、大青山影视基地多点开花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今年1至8月,石拐区接待游客人数达114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2亿元。大力发展“生态+新兴产业”,依托包头大数据园区入驻技术类创新企业16家,包头市网络与知识安全院士工作站、国家软件评测中心内蒙古分中心、包头市智能制造中心等产学研平台落户运行,加快云制造技术中心工业云计算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人脸识别智能云平台、安全生产大平台等核心产品在全市及自治区的推广应用。

  内外提升保障

  民生高质量改善

  近10年累计投资100余亿元,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等方面给予居民更多实惠。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支配收入2012年到2018年实现翻番,分别达到41396元和15969元,高质量转型发展成果最终都落在了民生上。作为“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区”,石拐区名副其实。

  住房方面,石拐区投资44.1亿元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项目,搬迁安置居民4.2万人;投资10.76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7620套,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近50平方米,高标准完成“户均一套楼房”的目标。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老区完成棚户区拆迁6939户、面积近53万平方米,基础设施管网改造17.2公里;新区全力推进智慧石拐建设,布设光纤1400公里,修建综合地下管廊25公里,成为自治区唯一能够开展全域数字化资源管理、三维化城市管理和产业化应用的地区。教育方面,实行“幼儿园至高中”十五年免费教育,并成功引进苏蒙实验学校、景开中学、秋实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打造教育集聚区。医疗方面,推进石拐区人民医院建设,填补喜桂图新区没有综合医院的空白。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启动实施垃圾转运站、喜桂图新区热力管网、直饮水管线等多项民生工程。保障方面,补贴资金1.37亿元将所有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畴,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基本达到全覆盖。便民服务方面,全面实行“最多跑一次”一站式服务,民生保障服务实现全覆盖、零延时、零距离。(记者 郭燕)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