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自宁夏入内蒙古,首站便是乌海市海南区。这片母亲河哺育的土地上,这个曾以煤炭产业为主的工业区,正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深厚博大的黄河文化做起了文化旅游产业这篇大文章。
黄河穿海南区而过70公里,为这里留下了丰富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该区不仅拥有一线天峡谷、被誉为植物界中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四合木等自然旅游资源,还拥有黄河西行客栈、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明长城、蒙医学府满巴拉僧庙等历史人文景观。
时值深秋,位于海南区西卓子山街道办事处赛汗乌素村的黄河西行客栈秋景正浓。天下黄河向东流,但九曲黄河自宁夏进入内蒙古乌海市境内却一路北上,走到这里更是改道西行。秋日的阳光下,西去的黄河与黄绿相间的林带草地、黄墙褐瓦的民居小院相映成趣。
黄河西行客栈由赛汗乌素村农牧场、头道坎两个自然村组成,过去是有名的垃圾场,村民以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为生,收入微薄。近年来,海南区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围绕“突出黄河特色,做强旅游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集观光、采摘和农家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新村。经过3年发展,黄河西行客栈再现黄河风情美景,成为乌海市及周边地区颇有名气的景点,西去的黄河水成为村民的摇钱树。在这里居住了30年的村民杨志虎心满意足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成了景点,他也不用种地了,开了农家乐养活了一大家子人。
黄河这一段,有着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盛产优质鲜食葡萄和优质葡萄酒。村里的阳光田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有名的葡萄酒生产企业,近年来,搭着村企合作的快车,赛汗乌素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小镇”,与村庄融为一体的阳光田宇国际酒庄还荣获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赛汗乌素村民王胜云说,随着游人越来越多,全村有相当多的人家靠种植葡萄收入达10万元以上。
随着黄河文化旅游的兴起,以黄河文化为题材的绘画、剪纸等艺术品也应运而生,广受市场欢迎。海南区书画院院长鲁婷从小生长在黄河边,自小就喜欢黄河石。前几年,她尝试将泼墨造型和工笔技法运用到黄河石彩绘创作中,没想到,形态各异、朴实圆润的黄河石被赋予艺术特性后,她的黄河石彩绘作品“福河的故事”竟然走进了2018年深圳国际文博会。今年,她还代表自治区参加了北京文博会,受到国际友人和国内艺术家赞赏。鲁婷说:“我一定要继续做好黄河石创作,弘扬好黄河文化,讲好黄河这一幸福之河的故事。”
自古以来,海南区所在的区域就是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交融之地。在海南区的黄河沿岸,现在仍有12处秦、明两代长城遗址。在黄河岸边的赛汗乌素村二道坎村民小组,一座高大雄伟的烽火台矗立在山坡上,俯视着北去的河水和对岸的空旷大漠。这座明代烽火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这些长城遗址正在进行保护性开发旅游项目。
坐落于海南区拉僧庙镇图海山上的满巴拉僧庙修建于乾隆43年(公元1778年),是一座少见的经医双修寺庙,更是内蒙古西部地区最早的蒙医学府。僧人们在钻研佛法的同时也精修医学教义,他们利用附近的药材研究出数十种蒙藏药秘方,造福附近百姓。如今的满巴拉僧庙已是集藏传佛教文化、蒙医体验、民俗风情观光为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区。今年5月,满巴拉僧蒙医药博物馆挂牌成立,据了解,这是自治区首家独立的蒙医药博物馆。
海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勇说,当下,学习贯彻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已成为海南区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指南。他表示,在积极推动黄河沿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海南区将不断从黄河文化中汲取发展能量,积极壮大地区文化旅游事业,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于海东 郝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