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呼伦贝尔草原上,数以千计的湖泊、湿地星罗棋布,吸引着近400种鸟禽在此栖息繁衍,其中不乏丹顶鹤、大鸨、黑鹳、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每逢春夏,漫天遍野的凫鹤、飞鸟在湖畔捕鱼,抑或乘风而起,与远处的牛羊骏马遥相呼应。这蓬勃生机的背后,有着移民管理警察的不懈努力,多年来,他们一直默默守护着草原上的鸟儿们。
从“业余”到“兼职”,做“飞鸟巡航员”
每年从四月末开始,留鸟、候鸟开始活跃,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民警们也随之忙碌起来。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诺干诺尔边境派出所所长包初一介绍说:“平时巡逻总能遇见受伤或生病的鸟,牧民也经常提供线索,我们都会进行救治。”
为了提高救治效率和成功率,民警们请来驻地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的专家们讲解草原生态保护知识;同时开展系列普法宣传活动,号召牧民群众共同保护鸟禽。民警救助鸟类的行动开始从“业余”、“零散”向“兼职”、“系统”转变。
民警在辖区巡逻、下乡走访时,都会随身携带急救箱,碰到受伤的鸟儿当场救治,治不了的,就送往临近的救助站。在巡逻、走访的同时为鸟儿们“巡航”,民警俨然成了“飞鸟巡航员”。2019年,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已成功救助受伤、生病的黑鹳、金雕、大鸨、赤麻鸭、灰鹤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7只。
三只小鹰和“鹰爸爸”们
2018年4月,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诺门罕布日德边境派出所教导员包国军在巡边途中捡到3只雏鹰。“如果不管它们,它们可能活不到第二天。”在草原长大的包国军深谙草原生态的残酷,他决定把小家伙们带回派出所喂养。为了把3只雏鹰养大成“人”,民警们就利用休息时间打地鼠喂它们。
民警们详细记录着3只小鹰的成长点滴,“6月2日,小黄想飞,但一头栽地上了”,“8月11日,小花和小黑闹别扭,谁也不理谁”,“9月27日,小黑一顿饭可以吃一整只地鼠”。包国军说:“大家都是第一次养鹰,没啥经验,都小心翼翼的。就像父亲对孩子那样,百般呵护,非常细心。”
随着小鹰的饭量越来越大,喂养任务逐渐艰巨起来。那段时间,派出所方圆几公里内的地鼠差不多打光了,大半天才能找到一只;不过好在“鹰爸爸”们个个都成了打地鼠高手,一人向鼠洞里灌水,只待地鼠窜出来,另外一人就一扫把下去把地鼠拍晕。
半年后,3只小鹰羽翼丰满起来,民警将它们放归草原。“一开始它们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飞出去转一圈又回到民警身边,直到有一次,他们越飞越远……”时隔一年,回忆起放飞小鹰的场景,包国军眼中依然充满不舍。
打击非法捕猎,为鸟儿们“护航”
草原上的精灵——百灵鸟歌喉甜美、舞姿动人,深受人们喜爱,也因此成了非法捕猎者觊觎的对象。2019年4月22日20时许,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塔日根诺尔边境派出所接到辖区牧民报警称:“草地上有个人鬼鬼祟祟,像是在偷鸟。”民警立即赶去查看,半路上恰逢一辆黑色轿车迎面驶来,民警拦住车,见车身上溅着泥点,驾车男子神态紧张,民警对车内物品进行了检查,并在车后座一堆衣服掩盖着的一个纸壳箱里查获百灵鸟9只、云雀3只。经核查,该人正是被牧民举报的男子。
同年“五一”期间,新宝力格边境派出所民警在下乡走访途中,当场抓获正在非法捕猎百灵鸟的魏某。魏某说:“我原以为节假日抓鸟更容易些,谁知道你们放假都不休息。”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共抓获非法捕猎者13人,解救百灵41只、云雀12只。这个数字相对草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鸟儿微不足道,但足以震慑不法分子。
如今越来越多的牧民加入到保护鸟儿的行列,使得这片草原充满生机,从春天直到秋天,天边、水边飞鸟成群,草原上随处可以听见悦耳的啾鸣声。“让人开心的不仅仅是成功保护了这些鸟儿,还有我们和牧民齐心协力去保护它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增进彼此了解和信任,我们变的更加团结。”新宝力格边境派出所副所长李雷雷自豪地说。(张嘉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