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枫(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七份子村第一书记)
2019年4月10日晴
“想起那些因我们的努力而露出笑脸的乡亲们,心里总有满满的幸福感。”我这样总结驻村一年多来的感受。
2018年3月,受组织委派,我成为七份子村驻村工作队的一员。今年3月,又担任七份子村第一书记。
下乡驻村,哪能不吃苦。尽管做好了思想准备,但村里艰苦的条件还是给我来了个下马威:一套租来的民房,总共不到60平方米,却是5名驻村干部办公、住宿的全部空间;客厅是办公室,两间卧室只能住下4个人,还有1人睡在办公室角落里的床上。
冬天,七份子村的气温常在零下20摄氏度徘徊。村里没有集中供暖,只能烧煤取暖,每天必做的事就是砸煤、运煤、烧锅炉。不论怎么烧,屋子里的温度只能达到七八度,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写材料,双脚一会儿就冻得麻木了。
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回家的时间少了。起初,爱人和孩子都发过牢骚:“50来岁的人了,这么折腾图啥?”
“这不是折腾,是在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咱们日子好了,可要想想那些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老乡们,就不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吗?”几句话,换来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乡亲们挂在脸上的真诚笑容,深深地鼓舞着我们这些扶贫干部。我下决心,要把更多的汗水洒在乡间,帮助老乡们把日子过好。
2019年5月7日晴
七份子村虽然总体条件不错,绝大部分耕地是水浇地,但还是有部分乡亲由于患病、缺乏劳动力等原因致贫。如何做好扶贫工作,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我逐渐理清了思路。
工作扎不扎实,对贫困户的情义真不真,首先体现在脚板上。只有做好贫困户的调查摸底,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入驻不到1个月的时间,工作队的队员们先后走访全村2014年至2018年以来识别的贫困户35户86人,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还把走访入户列为驻村工作常态机制,及时了解贫困家庭的困难与诉求,在第一时间帮他们解决困难。
云忠厚是村里的贫困户,儿子在外地打工,两个女儿外嫁他乡,老两口身边无人照顾,还有病在身,生活很困难。我时常关心、频繁走访,开春帮着联系购买化肥、农药,入冬前帮他们买好生活用煤,没事儿就坐在炕上陪老人聊聊天、唠唠家常,说点儿让他们开心的话。去年春节前,工作队为云忠厚等贫困户申请医疗救助金1000元,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在村里的日子久了,和贫困户的关系越来越近。每次看见我们这些扶贫干部,云忠厚老人总是把笑容挂在脸上:“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扶贫的好干部。”(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韩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