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味道】稻香四溢海拉苏
内蒙古新闻网  19-10-27 07:10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秋日的赤峰市翁牛特旗西拉木伦河南岸,稻香四溢。海拉苏镇海拉苏嘎查谷海祥家的300多亩有机水稻已经收割完毕,20多万斤稻米摊了一院子,一家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家的地就在西拉木伦河旁边,自己的80亩,流转的230亩,集中连片方便大型机械作业。”谷海祥说,“种水稻在海拉苏地区旱涝保收。这个地区地势低,种旱田容易涝,适合种水稻,旱的时候可以引西拉木伦河水灌溉,涝的时候也不怕。”

  翁牛特旗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技术、面积、生产条件等都比较优越。特别是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在这里汇流,水稻基本都是地表水灌溉,另外种植地域全部在沙地,因此当地产出来的稻米品质极佳。

  目前,翁牛特旗水稻种植面积约占赤峰市水稻生产面积的80%,平均每亩单产在1100斤以上。全旗已经认证有机水稻生产面积4万亩,年产有机稻谷1.4万吨。获得绿色认证的生产面积在10万亩以上,年产绿色稻谷5万吨以上。另外,水稻生产区域内已经全部获得无公害认证。种植水稻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近几年,赤峰市主要围绕老哈河、西拉木沦河流域,重点推广合理密植、节水灌溉、配方施肥、双膜无土免疫育秧、全程机械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重点发展绿色、有机水稻生产。扶持发展水稻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项目区全部实现合作社育苗、专业化机械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贯穿水稻从种到收全过程。

  “30多年以前都是往水里撒籽,费劲儿不说,稻米亩产也就300到400斤。现在种水稻省工省力又省钱,插秧机,收割机,从种到收都是机械化,不用多少人力。亩产1200到1300斤。”谷海祥感慨地说。

  海拉苏镇农业站站长特古斯告诉记者,以前水稻有上百个品种,品种太杂太滥,种出的米卖不出去,老百姓收益不好。后来通过带领水稻种植大户去外地考察,引进了一些优良品种,按照一个村一个大合作社模式,统一购买种子肥料,统一播种、收割、销售,不仅为种植户大大节省了资金投入,同时增加了效益。

  特古斯自豪地说:“为了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海拉苏从2016年开始每年旱改水3000亩左右。就这样,海拉苏的大米还是供不应求。”(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张慧玲 李文明 实习生刘长宇)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