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近5.6万居民真正实现“宜居梦”,近年来,北梁新区工作人员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探索社区服务多样化模式,他们为打造全新的现代化大型生活社会而不懈努力。
北梁新区位于包头市东河区东部,是东河区北梁棚户改造异地安置设立的新区,现入住户数达到20718户、55841人。自2013年北梁棚改拉开帷幕,截至目前整整六年。如今,“老北梁”变为“北梁新区”,从“老”到“新”,变化了的不仅是硬件设施、人居环境,还有居民的精神面貌。
为了帮助近5.6万居民真正实现“宜居梦”,近年来,北梁新区工作人员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探索社区服务多样化模式,他们为打造全新的现代化大型生活社会而不懈努力。
社区服务管理平台智慧化
北梁新区积极探索,勇于先行先试。2015年8月,建立全区首家数字化社区服务管理平台——“智慧北梁”数字化系统,将辖区55841位居民的信息归纳分类为18大类69小类,形成社区网格化管理资料信息库,包含党员信息、低保、计生、残疾人、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电子台账。利用手机客户端APP与数据库相连,社区工作者可以随时查阅数据库信息,并将居民动态与诉求第一时间反馈给平台。居民也可以通过APP阅读社区工作动态、便民服务等信息,直接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反映问题。截至目前,“智慧北梁”APP已发布信息1904条,关注居民达到13220人,占总人口数的26.6%。
社工服务模式多样化
近年来,北梁新区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社区服务多样化模式,全面开展创建社区党建特色亮点活动,打造“一社区一特色”,坚持“以人为本,扎根社区,服务家庭”的服务理念,他们先后开创了一系列特色服务项目。其中,包括“菜单式”服务、学习讲堂、零点学堂、爱心食堂、老年大学和手工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项目。
通过开创社区、家庭综合服务项目,为弱势群体和普通家庭提供辅导与支援。东脑包社区的“菜单式”服务,实现了居民“点单”,社区找资源、搭平台,为居民提供免费上课、义诊、免费理发、爱心食堂等多方面的服务。家住北八区的李大爷今年73岁,是一名孤寡老人,由于双腿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社区为此向他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上门提供助洁、助餐、助医等服务,李大爷的日常生活得到了较好的照顾。
社区建设力争实现“全民参与”
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北梁新区以楼栋为单位,推行“楼栋自治”模式,同时依法依规选举社区居民议事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制定居民议事规则和党务居务财务公开等制度,设立群众心愿墙、回音壁和诉求台账,畅通渠道,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各社区建立“民情恳谈会”制度,充分发动社区、物业、业委会、辖区居民代表、楼栋长、党员代表、网格员等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实现了从“代民做主”到“我要做主”的转变。截至目前,北梁新区已召开民情恳谈会、问需会144次,化解矛盾923条,收集意见1998条。
为鼓励社区广大居民和其他群众性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培育社区组织,创新社区活动载体。南嘉园社区成立“银领党员志愿巡逻队”,由9名老党员发起组建,平均年龄66岁,他们讲解天然气使用安全知识,排查安全隐患;带头清理自家在楼道里的闲置物品,并“现身说事”,劝说邻居一起保持楼道干净和畅通;他们看到小区内自行车乱停乱放,主动摆放整齐。
如今,“银领党员志愿巡逻队”参与人数已从最初的9名增加到了33名,平均年龄71岁。4年间,这些老党员在社区里累计巡逻时间达几千小时。(记者 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