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二爷沙坝精神” 对首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启迪
内蒙古新闻网  19-11-05 10:28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张燕红

  “白二爷沙坝精神”的精髓就是“牢记使命、实干担当、科学求实、绿色筑梦、久久为功”,这种精神的传承离不开新时代共产党人对共建和谐社会、绿色家园的践行与思考。

  一、弘扬“白二爷沙坝精神”加强首府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指南,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白二爷沙坝的治沙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科学求实的态度和实干担当的精神建设着美丽的家园。白二爷沙坝治沙团队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视作摆脱落后面貌、提升百姓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由一棵树开垦种植到一片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增强了当地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典范。他们对绿水青山的价值坚守与久久为功的不懈付出,将绿水青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二、由“白二爷沙坝精神”思考首府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首府生态文明建设,要将“牢记使命、实干担当、科学求实、绿色筑梦、久久为功”的“白二爷沙坝精神”弘扬和传承下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做好以后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更重要的是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根本目的。党员领导干部更应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白二爷沙坝精神”,带领首府群众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并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一”重要指示,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筑牢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

  建设良好生态系统,打好蓝天保卫战,离不开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方式的合理运用。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从有利于生态系统修复与良好运行的角度考虑,企业必须深入基层实地考察,探索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进步”的新型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转变以往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调整提高资源型产业准入门槛,继续淘汰首府落后产能,促进绿色资源的转化与增值。依靠科技进步助推首府的绿色产业发展。我们都明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要使调查之后的发言更具可靠性,就必须实事求是,而要使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发言更具实效性,还必须结合科学技术。所以我们要鼓励首府企业大胆创新和自主研发,科学施策,在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首府可再生资源循环功效,运用最优产业智能化生产方式和手段,降低产业单位能耗,发展壮大高端生态科技产品,最大限度地依靠科技进步推动首府绿色产业发展。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打造首府绿色低碳休闲产业发展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自然生态资源较为丰富,草原、山地、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资源优势明显,可以以此为依托开发一批绿色低碳休闲产业。围绕呼和浩特市的风电草原、大青山沟谷、黄河湿地、哈素海、哈达门高山牧场等开发“绿色低碳休闲产业”,全面提升呼和浩特市休闲产业的生态品质,将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和低碳技术充分运用于新开发的产业中去,使企业实现低碳化绿色经营。以“白二爷沙坝精神”中“科学求实、久久为功”的做法和韧劲坚决降低产业能耗。同时,从提升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方面来讲,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也符合现代人追求原生态低碳休闲生活品质的需求。今后我们还要大力发展“天堂草原”“大青山徒步登山景观”“黄河瀑布”等地区的优势,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积极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部分产业,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首府着力打造一批绿色低碳休闲产业。这些既有助于提升首府的经济发展实力,也能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水平。

  积极引导公民践行绿色、环保、健康的消费行为,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在首府人民中倡导低碳生活理念。人作为消费主体,其行为会直接影响休闲产业的低碳化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提高百姓绿色环保意识,积极践行环保、健康的消费行为。从点滴做起,选择理性、节约、低碳、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消费行为。我们要以白二爷沙坝治沙人不怕苦,肯吃苦,“久久为功”的韧劲对待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增强自我行动自觉性,坚持知行合一,最终将其转化成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行动。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