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孟和,蒙古族,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阴山殇》、《孛儿帖·萨日》、《海骝马》、《鹿斑狼》、《心灵深处》、《额吉的泪》、《断弦的琴》等十多部小说、散文集。曾四次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并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孛儿只斤蒙古文学奖一等奖等。
□记者 王舒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揭晓,我市蒙古族作家孟和的长篇小说《孛儿帖·萨日》获得优秀作品奖,这是他第四次获此殊荣。作为我市为数不多的用蒙文写作的作家,孟和近年来推出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较有影响力的蒙古族作家之一。在接受采访时,孟和戴着一顶标志性的瓜皮帽,一幅大边框眼镜,绘声绘色地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
求学路上遇到恩师
1955年,孟和出生于包头市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梅力更嘎查牧民之家。求学时期,考入包头市蒙古族中学的孟和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学校被撤销。“没有学上可不行啊,没有文化以后长大了怎么生活?想办法也要去上学。”孟和回忆说,“那时我听说乌拉特前旗的白彦花有一所高中还在正常教学,而且那里离我的家乡不远,于是,我就想尽办法去学校读书。”
在读高中时,孟和遇到了引领他开启文学创作之路的老师张山虎,笔名孟和纳庆。“张老师原来是巴盟二中非常优秀的蒙语老师,‘文革’期间巴盟二中撤销,他被下放到我就读的学校任教,上学期间,他从语法、写作、读书等方面对我进行了全面的指导,可以说是他拉着我的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孟和说。在读书期间,孟和开始尝试写作一些散文、诗歌等作品,并在当时的《巴盟日报》《内蒙古日报》等报刊发表。
1974年,孟和从白彦花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梅力更小学任教。1976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前身)一名招生老师来包头招生时看中了孟和,这让孟和有了继续上学深造的机会。从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毕业后,孟和进入包头市蒙古族中学任教,也正是在该校任教期间,他的处女座《赘婿》得以发表。
文学作品多次获奖
1981年,正在包头市蒙古族中学教书的孟和,看到家乡的草原被破坏,他不禁忧心忡忡:“这样下去我们的家园还怎么发展,生态的破坏带来的恶果最终会殃及后代子孙,所以我就写了一篇反映这个问题的小说《赘婿》,然后投给了蒙文杂志《花的原野》,没想到当年11期头版头条刊发了这篇作品。”回忆起处女座首发时的情况,孟和至今记忆犹新。
更让孟和意外的是,这篇作品发表后,他得到了69元的“巨额”稿费,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才32元。“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鼓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动力,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写出了一大批蒙文小说作品。”孟和说。
就这样边工作,边写作,他的工作单位从市蒙古族中学调整到市政府蒙语办,再到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的调整、职务的调整,都没能影响到他的写作。“2002年到2003年的时候,我从市民委调整到啤酒厂挂职,在那段时间里,我通过走访、看资料等方式积累素材,最终写出了80万字的长篇历史题材小说《阴山殇》。”孟和说,“这是我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我最满意的作品。”
2006年,蒙文版《阴山殇》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先后再版4次,用蒙汉文版出版。作品以乌拉特西公旗平原历史、社会和自然为背景,通过塑造不同阶层人物形象,反映了权力、道德、社会秩序的崩溃以及战乱带来的灾难与恐惧。小说既继承了蒙古英雄史诗的写法,又巧妙地运用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手法,用文字传承和发扬了蒙古族传统文化,出版发行后在蒙古文专家、读者、牧民中引起很大反响。随后,该作品不但选入了蒙古国《蒙古文学经典文库》并用斯拉夫文版出版发行,先后获得了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和孛儿只斤蒙古文学一等奖。
笔耕不辍创作精品
虽然《阴山殇》的问世带给了孟和极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但是长期以来,他仍笔耕不辍,为创作文学精品不断打磨,用三四年的时间完成了40万字长篇小说《孛儿帖·萨日》,该作品荣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
“上一部长篇小说《阴山殇》主要描述的是乌拉特部落的上层贵族争权夺利的故事,而长篇小说《孛儿帖·萨日》则主要描述了乌拉特部落平民百姓跌宕起伏的生活故事,写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利用的是蒙古族民间故事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孟和说,“长篇小说《孛儿帖·萨日》是中国作协和内蒙古作协重点扶持作品,这部作品从2010年开始在蒙文文学刊物《陶如格·萨日娜》上进行连载,2015年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度修改润色,2016年被列入“草原文学精品工程”,2018年8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写作带给孟和诸多的荣誉,但是,在他看来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我是一个蒙古人,一个土生土长在包头的蒙古人,我们的祖先就是从呼伦贝尔迁徙而来的哈撒尔的后代,我们是蒙古族乌拉特部落后代,我用母语以文学作品的形式来讲述乌拉特部落的故事,讲述我家乡的故事,这是我的责任。”孟和说。
退休后,孟和搬到梅力更老家生活,照顾年迈的母亲,闲暇时间依然坚持写作。“目前我在构思的作品有三部,一个是想写一部我们的祖先哈撒尔的长篇历史小说,另一个是想写城市蒙古人的生存现状,还有一个是想写一部类似于回忆录的小说。但是,这些目前都在酝酿中,还没有到下笔写作的阶段。”孟和说,“在时间、身体和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我会一直坚持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