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
20世纪60年代,10万开山者历时10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这条水渠因此获得了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红旗渠。
红旗渠,不仅使林县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孕育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这一工程之艰巨、工程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有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誉。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风展红旗如画,精神鼓舞人心。红旗渠,让磨砺千年的民族精神化为有形的“人工天河”,奔流至今,它所昭示的是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一脉相承,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充分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担当和情怀、风骨和操守,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50多年来,“红旗渠精神”一直鼓舞和激励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开山辟路、遇水架桥,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抚今追昔 初心永记 深刻认识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红旗渠精神”是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彰显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守初心就是要守住群众立场。50年前,林县县委下决心排除万难修建红旗渠,就是对人民群众世代饱受缺水煎熬的感同身受,对执政为民这一政治责任的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更要求党员干部要真正把群众当做自家人,把困扰群众的难事当做自家事,听民声、察民情、知民盼,解民愁,以实际行动增进同群众的真感情,守住站稳群众立场。
守初心就是要守住群众利益。“去民之患,如除心腹之疾”。当年为了修建红旗渠,彻底解决林县缺水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在县委“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下,干在先、冲在前,涌现出吴祖太舍身太行、任羊成凌空除险、李改云舍己救人等许多感人事迹。时光不语,唯石能言。50多年过去了,当地群众依然对这些党员干部念念不忘,就是因为他们真正为群众办了实事、谋了福祉。新时期,守住群众利益,党员干部应当从这些模范事迹中汲取真心实意为人民的精神养分,将人民群众的愿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力,积极回应群众的期待和诉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守初心就是要守住群众力量。历时10年的红旗渠工程,能够形成30万群众共同参加的一场人民战争,靠的是各级党组织深入有效的宣传发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当前,在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冲在先、干在前,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激发蕴藏在群众中的强大力量。要把“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作为最基本的工作方法,虚心接纳群众意见,诚心汲取群众智慧,深入联系服务群众,科学地组织动员群众,把广大群众的力量激发凝聚起来,戮力同心、共筑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初心和使命是红旗渠的灵魂所在。红旗渠的叮咚流淌,也是对今天共产党的声声叩问: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凭什么走到今天,又凭什么去开创未来?红旗渠,既是时代考题,却也是答案本身。
继往开来 勇担使命 做新时代出彩共产党员
红旗渠精神是共产党人的“精神钙源”。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深度挖掘像红旗渠精神这样的革命精神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培根铸魂,从理想信念教育着手,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做“守初心、担使命”的新时代出彩共产党员。
担使命就是要干字为先。上世纪50年代,年轻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诊断林县穷困的症结:缺水是第一,也是最大障碍。县委把目光投向林县北部的漳河,县领导和群众下定决心: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誓把山河重安排!“为了实现世代梦想,林县儿女进太行!”这是1960年元宵节,林县县委发布的动员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以干字为先。新时期面对新挑战,要想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实干苦干加巧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切实把身边的工作做好,当好“劳动者”。要将眼光放长远,不仅要干当下之事,也要对“下一步”有安排、有计划,摒弃“等靠要”思想、观望态度,不能看到眼前的一点小小业绩就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工作目标,增强创业意识,鼓足干劲,持之以恒抓改革、促发展。
担使命就是要实字托底。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为了彻底改变“十年九旱”的历史,林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截流浊漳河、征服石子山、撬开老虎嘴,风餐露宿、日夜奋战,一锤一钎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个,彰显的就是脚踏实地的作风。“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实干是战胜困难的法宝。新时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做人民的实干家,做自己的实干家,拒绝清谈、不务虚功、不弃微末、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件工作,以钉钉子的精神将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工作做到极致,在一棒接一棒的接续奋斗中成就伟大梦想。
担使命就是要敢字支撑。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当年修建红旗渠,既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先例,又缺乏充足的物资和技术条件,更面临着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当时的林县县委班子以“头可断、血可流,不建好林县不罢休”的责任担当和英雄气概,带领全县人民毅然决然打响了这场硬仗。人民赋予我们权力,那我们的肩头就多了一副担子、心中添了一份责任。要练就一个“铁肩膀”,事不避难、忠诚履责、尽心尽力,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在其位,有作为,勇于承担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我们才能充满自信和勇气,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红旗渠已然在千仞绝壁间蜿蜒流淌了近半个世纪,那渠上熠熠生辉的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渊源流长的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承担的使命,红旗渠,在太行山巅成为一面猎猎作响的永恒旗帜。
(作者系通辽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