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贵也放不下的馋嘴猪肉
内蒙古新闻网  19-11-13 10:58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猪肉涨价,令人们纷纷感叹:“没想到猪也能飞上枝头做凤凰!”在乌审旗无定河镇,村民刘录平用自制苜蓿饲料喂养的猪,肉质、口感和营养俱佳,尽管价格比普通猪肉每公斤贵1块钱,仍是供不应求。

  消费者纷纷评价:“这是再贵也放不下的馋嘴猪肉”!

  刘录平养猪难道有什么“绝招”?

  刘录平的生猪养殖场,空气中没有想象中的异味。猪棚的左前方是一片田地。田地里,有3个种植苜蓿的大棚,苜蓿长势正旺,不时有鸟儿飞落,在苜蓿丛里跳跃着觅食。刘录平说,新一茬的苜蓿又长起来了。

  去猪棚需要“全副武装”

  从2015年起,刘录平开始尝试大规模养殖生猪。他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处理大量猪粪带来的污染。

  刘录平的想法很直接,“猪粪不能丢掉就利用起来,改造成紫花苜蓿的肥料。”

  紫花苜蓿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营养价值丰富,主要用来制作干草、青贮饲料或用作牧草,还能改良土壤。

  刘录平种植了90亩紫花苜蓿。用猪粪做肥料,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形成了材料使用的循环,成为小型的“循环经济”。

  用苜蓿喂养的猪

  刘录平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出了“苜蓿+乳酸菌+无抗菌素”的绿色生态养殖新模式,被乌审旗科技局评为绿色生态养殖科技示范户。

  今年,他的养殖场预计能出栏2200多头生猪,其中包括紫苜蓿养殖猪、乳酸菌猪和普通养殖的长白猪。

  “我养的猪经过鄂尔多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鉴定,达到了绿色标准。”刘录平自豪地说。

  猪肉价大幅上涨,他今年养猪的纯收入能达到200万左右。谈到这几年绿色生态猪,刘录平说:“2013年,我就留在家乡,当时1年的收入有10万元左右。现在翻了好几番。可是就算没有这么多收入,我也要把绿色标准做下去!”

  喂猪需要动用这件“武器”

  在乌审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融入到刘录平这些乌审人的血液,他们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各面都在身体力行,他们要在沙漠里用实际行动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报道团队:殷文博 张博图 崔辰宵 张蔚 崔振东 徐祖光 刘修伟 吴云赫 丁国健 吕鑫艳 加雅咪指导教师:马骐、张丽萍、刘寒娥)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