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是我家】精准“滴灌” 我家脱了贫
内蒙古新闻网  19-11-20 15:20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讲述者马四雄(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光茂村村民)

  采访记者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赵弘

  我叫马四雄,是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光茂村村民,从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出发沿黄河南岸灌区一路东行就能到我家。家里3口人,17亩耕地受盐碱化影响均为中低产田。妻子多年前因脑梗而偏瘫,丧失了劳动力。2015年,我家人均纯收入仅为2312元,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杭锦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北部,黄河“几”字弯南岸。在杭锦旗境内,黄河由西向东滋养了4个镇34个村的百姓,光茂村就是其中之一。受惠于黄河,当地农民培植出水稻、葵花等农作物。时至今日,农业在当地经济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滋养这片土地的同时,黄河也给这里带来不少麻烦,那就是土地盐碱化,“远看水一片,近看全是碱,种啥啥不长”是真实的写照。

  “土地盐碱化,产量低,没有产业支撑,是老马家贫困的原因。”吉日嘎朗图镇光茂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学平说。在老马家部分干燥的土地上,覆盖着一些类似于盐的白色硬颗粒物,王学平捻起一小撮放入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些颗粒物已经把土地给“粉碎”了。在杭锦旗沿黄灌区,像老马这样的贫困户有961户、2482人,他们手中共有1.7万亩耕地,60%已经盐碱化。

  如何减少土壤返盐对作物生长的危害?如何跟土地要效益?杭锦旗一直在探究。从2016年起,旗里在沿黄灌区实施节水灌溉项目,大力疏通排水系统。嘿,管用了!过去,我家在葵花壮苗期根本不敢浇水,硬让旱着,生怕一刮风葵花就倒了。有了滴灌就不怕了,水是一点一滴往根部渗,既给葵花补充了水分,还不会把苗周边的土壤灌稀软了,葵花不容易倒。这种精准灌溉方式可以逐渐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土地的次生盐碱化程度。

  靠着这项惠民工程,我家耕地亩产从350斤提高到了400斤,每亩可增加收入200元。为鼓励广大农民积极节水,使用滴灌技术,旗水利部门还争取了项目补贴资金,每亩滴灌补贴资金80元。

  大水漫灌变节水滴灌,耕种模式的变化给我家脱贫打下了基础。2016年底,我家脱了贫但没脱政策。现在我家的变化更大了,住上了新房,还在驻村干部的建议下搞起了养殖。今年葵花价格高,我家仅葵花一项就收入3万多元。

  【记者补记】

  在杭锦旗沿黄灌区,制约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原因就是土地盐碱化程度高、产出低。过去大水漫灌,致使地下水位雍高不降,土地盐碱化程度逐年加重,灌区耕地面积出现萎缩现象。

  水是庄稼宝,离它活不了。节水滴灌项目是杭锦旗实施的最有效的解决地下水位雍高不降的灌溉方式。滴灌后,不需要整畦,土地利用率提高30%左右,还可以实现种植范围内均匀灌溉;滴灌后,用水量仅是漫灌的四分之一,对土地次生盐碱化改良有着显著作用。而且,实施滴灌,只需要开关阀门,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就像植物灌溉需要“滴灌”一样,杭锦旗的脱贫攻坚工作也做到了精准“滴灌”。该旗找准沿黄灌区贫困户致贫根源,“拿住”要害,对症下药,大力推进节水滴灌项目,不仅降低了土壤盐碱化程度,而且保证了贫困户稳步增收脱贫致富。

  【数据】1999年,杭锦旗黄河南岸灌区被水利部确定为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区。截至目前,通过渠道衬砌、喷滴灌、畦田改造等方式,完成高效节水面积44万亩,累计转换水量1.73亿立方米/年,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348提高到0.636,灌区实现了节水配套。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