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决战在一线】“千元分红”暖了朝号村民的心
内蒙古新闻网  19-11-23 19:37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清扫牛槽,喂草饮水,整理圈舍……迎着冷风,一个穿着迷彩工作服的身影不停忙碌着。近日,记者来到土左旗善岱镇朝号村肉牛养殖基地,这个在牛棚前忙碌的身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从去年5月份建起这个牛棚开始,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牛倌”的庞瑞平一直在这里忙碌着,其实,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善岱镇朝号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

  2018年扶贫工作队通过肉牛养殖实施产业扶贫,为了节约成本,工作队探索出一条“扶贫队+村委会+贫困户”的养殖模式,庞瑞平义务承担起了养牛的任务,成了一名“牛倌”。

  辛苦没有白费,朝号村依靠肉牛养殖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4月、9月,给村里贫困户分红三次,让贫困户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实惠。

  尽早让老百姓脱贫是朝号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奋斗目标。这个由三个人组成的工作队,在两年时间里,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帮助村里66户14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我们不光要帮着贫困户脱贫,还要帮他们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扶贫工作队队长侯瑞说。

  朝号村家家户户都种玉米,侯瑞以此入手,定下“成本减少一百块,产量增加一百斤”的目标,按照批发价联系了优质的玉米品种和化肥,在全村选择几户村民进行了试种,结果试种的玉米收成比往年翻了一倍。

  脱贫户程金龙就是今年试种新玉米获益的人。走进程金龙家,金黄的玉米堆满了院子,鸡鹅叫声此起彼伏,程金龙两口子笑容满面。看着他现在的精神状态,很难想象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个家庭几乎没有笑声。6年前,程金龙的女儿患了重病,为了给女儿看病,家里欠了20多万元的外债,女儿的疾病和债务慢慢压垮了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

  “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帮助我女儿联系医院治疗,现在女儿的病情基本好转。”提到给女儿看病,程金龙的眼睛有些湿润。

  女儿病情好转,工作队又帮扶着程金龙种植优质玉米脱贫致富。程金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的玉米收成比去年翻了一倍,加上养牛分红一千多元,一年可以收入两到三万元。

  “买玉米种子、化肥的钱都是工作队先给我们垫付的,全是批发价,而且玉米种子好,今年玉米亩产量能到一千四百斤,去年只有七八百斤”。程金龙欣慰地告诉记者。

  家里有两个残疾儿子的谢成科郭转娥夫妇也是工作队的牵挂。说起现在的日子,年过八十的谢成科感到特别满足。根据谢成科家的实际困难,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帮助他家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和残疾补贴,加上每年肉牛养殖的千元分红,现在全家可以收入两万多元。

  此外,工作队还帮助村里的贫困家庭申请了减免学费和生活补贴,帮助住房老旧的贫困户盖起了新房。一桩桩一件件,都凝聚着让贫困户早日脱贫的初心,三个人,一条心,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为了帮扶贫困户脱贫,他们走遍朝号村的沟沟坎坎,也温暖了朝号村民的心。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云静通讯员申秋艳)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