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三道营子村曾因煤炭开采富甲一方,让外村人羡慕不已。但多年来的粗放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沉陷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采坑冲沟遍布,安全隐患重重,残煤自燃,植被破坏,烟尘飞扬,加之前期治理不彻底,当地群众很有意见。
喀喇沁旗委、政府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今年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全面打响全旗生态环保防治攻坚战,制定了《喀喇沁旗生态环保“4+2”专项行动实施方案》,“4+2”是指4个“点”上问题和2个“面”上问题。十家满族乡三道营子煤矿地质生态灾害治理问题就是4个重点之一,誓让满目疮痍的“灰色烟尘带”变成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卷。
这是名副其实的一场硬仗:受损土地0.86平方公里,有三处露天采坑,最深达168米,采空区残煤自燃火点15处,矸石堆积成山,点多、线长、面广,恢复治理工程量巨大。
该旗迅速出台了经过专业机构制定和通过专家评审、财政评审的整治方案,预计总投资1.25亿元。多方保障资金投入,一是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资金;二是原灭火工程施工企业缴纳的恢复治理保证金;三是根据2016年12月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在灭火的同时,取出火区周边残煤,既能防止自燃,又能补充治理资金。治理预期目标是生态恢复,确保地下水安全,彻底灭火,植树种草美化环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治理后恢复的耕地、台地约2800亩,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0万元;保障安全,消除塌陷、滑坡、高处坠落等安全隐患。
该旗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和推进组,多部门联合作战,倒排工期,主要领导深入一线指挥,十家满族乡党委、政府负责具体落实监管,多名干部长期上山办公,克服了转包关系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重重困难,治理工程有条不紊扎实推进。
喀喇沁旗党委书记高希华在调研治理工程进展情况时对项目推进负责人说:“要始终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不合理诉求决不开口子,要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整改落实。”表明了绿色治理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走进三道营子采煤深陷区治理工程现场,站在一处宽阔平整的大平台上向四周望去,一辆辆满载土方的大型装载车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回穿梭,多组大型机械在沟壑深处或高高的土堆旁挖土装车。不久前,这里灰黑难看的矿坑、松散飘尘的矸石山让人触目惊心,现在经过初步治理,规整多了。在平台南面下方,一组车辆正在给一个巨大的水坑覆盖土层。“这个水坑面大水深,隐患多、治理难,留出四个井口,其他地方覆盖土层,将来可以解决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十家满族乡政府乡长杨文东说。
“我们施工部有装载机、挖掘机和大翻斗车共计70辆,铲车10辆,水车3辆,现场维护人员50多人,已经完成了工程量的三分之一,预计2020年12月份就能完成基础施工,2021年6月份完成绿化任务。”治理工程第一标段中标的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说。经过公开招投标运作,8月份施工企业进入场地施工,经过近3个月的施工,治理成效初显,第一标段、第二标段及巨森矿业负责的工程进度近乎同步。 记者王艳国通讯员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