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就该按需“点菜”
内蒙古新闻网  19-11-27 17:02  【打印本页】  来源:农民日报

  “扶贫干部来到我家,拿出‘扶贫菜单’和我商量,是养牛、养羊、养猪还是养鸡、养鸭,是种菜还是栽果树?几十个扶持选项让我自己挑选。”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归流河镇北民河嘎查贫困户吴福全说,最后他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帮扶干部的建议,将养牛作为发展新路子,并承包了蔬菜大棚。同时,吴福全还被聘用为生态护林员,每年有1万元的工资收入。

  在脱贫攻坚中,兴安盟咬定产业扶贫不放松,大力实施产业覆盖稳增行动。通过推行“菜单式”扶贫模式,把扶贫项目编制为“菜单”,政府提供蔬菜种植、牲畜养殖、易地搬迁等“菜单”项目,由贫困户“点菜”,政府买单。贫困户按自己意愿选择扶贫项目,有效激发了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致富”。

  兴安盟的帮扶方式启示我们,在产业扶贫工作中,少点“跟我做”的强制,摒弃“没办法”的推诿,改变“唯一选择”的模式,尽可能站在群众角度,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精准施策,多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帮扶,就能把产业扶贫执行好、落实好,为贫困群众栽下摇钱树,实实在在带来真金白银,彻底帮扶到群众心坎上。

  产业扶贫不缺资金,也不缺项目,缺的是让贫困群众从心里接受、能够干、喜欢干的项目,缺的是“精准帮扶”。如果能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长处在产业领域先飞,就能解决好“怎么扶”的老大难问题,就能让产业扶贫开枝散叶、硕果累累。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