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县:脱贫摘帽 “摘”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内蒙古新闻网  19-11-28 14:01  【打印本页】  来源:通辽日报

  脱贫摘帽一年来,开鲁县在巩固提升贫困人口发展质量的同时,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上全员发力。自治区和市两级派驻扶贫工作队、各级扶贫干部,与当地党委政府一道,在培育产业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企业及合作组织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上,出思路、找办法、办实事,通过创建培育和示范引领,推进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形成产业收益户户有、项目发展村村抓的生动实践。

  三易其址选项目

  11月14日,气温骤降。建华镇庆发村的新建养殖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市派第一书记敖特根正在督促厂房建设进展。敖特根说:“所有砖水施工都已提前完成,剩下的是钢铁架棚工程,月底进牛的日程不能打乱,时间越发宝贵。”市委组织部协调扶贫项目资金,争取通辽机场帮扶资金共150万元,计划形成80头基础母牛养殖规模,建成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30万元左右。

  项目经过多方论证确定下来,选址问题难住了村干部。最初计划选取一处废弃养殖场,规模比较合适,但养殖场产权因债务纠纷抵押给了银行,各种手续办下来繁琐不说,时间也等不起。村里又选了一家小型粮库旧址,但价格较高,厂房拆建的费用势必挤占有限资金。还有一处就是村里养羊小区闲置单元,费用虽然相对较低,但与个体养殖户融入一起,在集体经济的管理上可能会有诸多不便。市派扶贫工作队队长曹岘静、副队长刘伟光多次进村,与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反复研究,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最终选定养殖小区闲置单元,把“做标杆性产业、示范性项目”当成发展目标,与个体养殖相融入,反而成为示范引领的优势基础。

  优势产业上规模

  选好优势产业项目,通过整合扶贫资金扩大规模,使企业与扶贫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更紧密。在麦新镇,投资2600多万元兴建的悠夫鸽业养殖场蔚为壮观,规整的鸽房、宽阔的鱼塘、成群的白鹅和鱼塘边连栋的养猪大棚,形成了一体化发展产业链。项目在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采取托管代养的方式,带动周边30个村600多户贫困户每年增收4500元以上。麦新镇50户贫困户通过扶贫贷款,每户购进70对种鸽参与入股,保底分红的收益超过家庭种植收入。

  企业负责人乔贵民有着多年肉鸽养殖经验,养殖高峰期形成2万对规模,但无法形成完善产业链,影响收益。开鲁县整合扶贫资金1700多万元入注,使企业一期养殖规模就达到5万对。乔贵民说:“我们给贫困户分红的利润较高,是因为这部分扶贫资金助推作用大,来年企业将拓展到10万对养殖规模,完善的产业链也会形成企业的丰厚收入。”

  “把分散式个体养殖户逐渐整合起来,把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盘活,共同入注规模化龙头企业或者大户能人牵头的合作组织,正是我们探索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自治区派驻开鲁县扶贫工作总队队长焦秉智说。

  因地制宜选项目

  开鲁县把帮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包联机制的重要内容,组织帮扶部门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对集体经济薄弱嘎查村进行全面扶持。

  针对各村基础条件和项目情况,大项目小项目因地制宜。市级包联的建华镇双胜村、庆发村投资建设规模化基础母牛养殖场。东来镇船营子村集体积累零基础,第一书记刘伟光协调帮扶部门,并争取企业捐资,扶持村党支部创办林下养鸡、林下养猪基地,使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变成了15万元,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开鲁县加大涉农涉牧项目资金向集体经济发展倾斜力度,两年来累计投资建设48个项目,增加嘎查村集体资产总额2.6亿元,切实增强嘎查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至今年10月,全县217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280万元,50万元以上嘎查村27个,5至50万元嘎查村118个,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嘎查村达到67%。

  记者王世甫张剑锋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