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不远千里来到这片土地,无论何时何地,我相信我的心已与这片土地永相随”这是一支来自自治区战斗在通辽市奈曼旗脱贫攻坚第一线队伍的真实写照。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战中的硬战,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他们不辱使命、淬炼成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好每一份任务每一份工作,他们坚信身先士卒才能实现精准帮扶,携手同心才能共筑美好小康,他们舍家忘我不言悔,初心一片为奈曼,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奈曼人。
2018年5月4日,对于通辽市奈曼旗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自治区派驻奈曼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来到了奈曼。一开始,很多群众都有疑虑,他们来干嘛肯定是来挂个职搞搞形式吧,当深入基层调研走访,问起镇上村里的各种情况时,大家也都是很客气又敷衍的问一句答一句,不愿多说一句话。这些话并没有打击到这支队伍的信心,反而坚定了他们一定要帮助奈曼脱贫摘帽的决心,就这样他们在奈曼的工作开始了…
初心一片为脱贫,这是一支认真的队伍
只有发动了党建“引擎”,才能激活脱贫“密码”,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只有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切实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总队队员们把党组织关系迁到了这里,成立了党支部,成为了“土生土长”的奈曼本地干部。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一年多来,总队队员们以单独推进和联合开展的方式多次开展了督导调研,他们深入家家户户,走遍角角落落,把村民看作自己的亲人,用心用情用力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总队与奈曼旗委政府建立联合督导评价考核机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实现“六清零四达标”目标任务,组成4个联合督导组,共同组织开展全旗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解剖麻雀”式的问题排查整改工作,督察督导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政策知晓情况、村情户情熟知度、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巩固提高工程、义务教育保障和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障等,现场反馈并监督整改,进一步推动奈曼各个嘎查村旧貌换新颜。
敢作敢为改局面,实督实导换形势。奈曼旗大数据平台实现了与自治区精准扶贫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数据对接,总队队员第一时间安装使用“内蒙古扶贫”手机APP,全面建立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调度会商机制,运用大数据平台召开视频会议22次,对驻村工作视频调度66次,其中工作总队调度25次,要求所有驻村干部在大数据平台即时签到,完成干部驻村统计28.12万次。这样一种严厉又透明的督导机制恰恰证明了这支队伍做脱贫工作是认真的。
新的绿化带、新的街道、新的路灯、新的房屋…这是奈曼旗现在的乡村美丽景象,总队队员们继续走在奈曼大地上。
唤得产业遍地来,这是一支负责的队伍
曾经这里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如今已丝毫看不到农村的模样,走进奈曼旗黄花塔拉苏木可以看到一幢幢新楼林立,新建成的易地搬迁小区已经有村民陆续搬进去,以往依靠种养殖的村民们在搬进新楼后怎么生活呢?很多村民担心搬进新楼后无事可干,不能维持生计而不愿或不敢搬出老家。
总队队长深入调研易地搬迁后续产业现状,为加强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基础,帮助村民实现搬迁后的家门口就业,着力协调自治区烟草管理局投入320万元在黄花塔拉苏木帮助援建了75栋现代高效农业设施,现已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该项目采用“基地+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行模式,政府负责土地流转并建成基础设施后,引进两家公司和小区内贫困户共同承包经营,建完的75栋由通辽圆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现在已整地完成,试种5栋。
棚外一片深秋景色,枯瘦的空气里总是流淌着稍许萧瑟的味道,而棚内却是一派生机盎然,一颗颗绿油油的菠菜感受着破土而出的欢乐,这是今年大棚建成后试种的五栋菠菜棚。忙活在大棚里的吴宝音图说道:“我们明年准备种香瓜,是香瑞香瓜2号,这个品种现在也非常受欢迎,明年带动当地老百姓,教他们技术,然后让他们先打工,等他们学会条件成熟后他们再自己种,因为现在老百姓第一个他没有销路,我们现在已经联系三家,香瓜熟了以后保证能卖出去,这是没问题的,再一个就是我们引进赤峰技术人员,他们来给指导,这样能慢慢带动老百姓发家致富也能帮助他们学技术,现在政府也是希望以后能成规模,把黄花塔拉建成扶贫高效旅游观光区,种香瓜一亩地好的话能达到1万,有时候7、8千,老百姓种十亩地还不能达到1万元,所以说就是利用这个精准扶贫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我们这75栋中还要拿出几栋种草莓、番茄、火龙果等等其他水果,我们就是要建成采摘园,主打香瓜,这样以后周围的人都可以过来采摘。”
黄花塔拉苏木高效种植园项目共建113栋春秋棚,现在已经建完75栋,还有38栋将在10月底建完,项目完成投入使用后预计能带动10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预计每户每月增收1400元。
脱贫攻坚工作总队来奈曼后,鼓励和引导搬迁群众参与扶贫产业项目建设,让搬迁群众在积极参与中实现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真正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春风化雨暖人心,这是一支互爱的队伍
傍晚时分,走进义隆永镇朱家杖子村看到了一位憨厚踏实坐在村支部里的干部,他每天吃在村、干在村、住在村,全部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不仅赢得村干部们的肯定,还赢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他就是朱家杖子村驻村第一书记孟凡东。他说道:“总队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一开始应该是2018年吧,那时候在旗里开大会的时候见过工作队队员们,是自治区脱贫攻坚总队派驻到奈曼的工作队,后来陆续在旗里镇里村里见过好多次,每次来督促我们在扶贫过程中比如程序把关,或者是存在的问题,都是总队亲自来到村里调研,调研以后给我们反馈,就存在的问题给我们指导,另外一个呢,特殊对我们这个驻村工作队生活特别关心,问我们存在什么困难,吃喝好不好、住上暖不暖、安全不安全,对工作生活方面补贴给发放到位没有,对驻村工作队日常履职尽责情况有些时候还通过调度的形式,就是视频调度会,然后检查抽查,我曾经被抽查过一次,然后问我在不在村上,队员都有谁啊,都几个人,目前在干什么工作,相关的政策熟悉不熟悉等情况。”
春风化雨暖人心,凝心聚力为奈曼。这一次也一如既往,总队队长在孟凡东所驻的村里细细观看着他的居住条件暖不暖,做饭吃饭怎么样,翻开电饭锅盖打开冰柜看看他们平常吃些什么喝些什么,询问他们这些生活中平常的细节,生活补助到位情况,交通、通讯、旅差、保险等费用保障情况,确保队员们无后顾之忧。
到了村里就要把心沉下来,与群众打成一片,是总队队员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们亲身实践的工作方式,他们对于驻村工作有了了自己的标准,认为应该做到“七有”:一是有固定人员;二是有稳定住所;三是有生活条件;四是有工作制度;五是有职责任务;六是有工作方式;七是有工作保障。
通过主题教育的扎实开展,经过工作总队严督实导,在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后,现在奈曼旗173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未脱贫人口由2018年底的2464户7180人,减少到205户546人,预计贫困发生率由2.46%降为0.18%。
精准扶贫路,殷殷民生情,驻村更驻心,奈曼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这些脱贫攻坚队队员们在助力奈曼摆脱贫困的道路上,洒满汗水,付出艰辛,忘我工作,他们的付出为奈曼的幸福生活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记者王诺敏